原標題:簡牘有關(guān)的 字詞趣釋
韋編三絕
今人書寫雖不再用簡牘,但簡牘的遺跡還是留存在我們的字詞當中,了解簡牘后,我們會對這些字詞有更明了的認識。譬如:冊、刀筆吏、汗青……
冊:象形字,字形就是兩片簡牘用編繩連起來。
刀筆吏:古人書寫簡牘時,如果寫錯了,就用刀削掉修改,因此古時的讀書人及政客常常隨身帶著刀和筆,以便隨時修改錯誤。因為刀筆并用,歷代的文職官員也就被稱作“刀筆吏”。自宋元后,人們又往往特將訟師幕僚稱作“刀筆吏”,顧名思義就是謂其深諳法律之規(guī)則,文筆犀利,用筆如刀。
入木三分:此成語出自王羲之的故事,形容王羲之筆力的雄勁,字寫在木制的祝板上,墨滲入很深,削去三分后猶見墨跡。后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汗青: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一說,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韋編三絕:孔子到了晚年,喜歡讀《周易》。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lián)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卷起來放著,看時就打開來?!吨芤住肺淖制D澀,內(nèi)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來讀去,把編聯(lián)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三”是概數(shù),表示多次;“絕”是斷的意思。)
汗牛充棟:我們知道這個詞是形容藏書很多,讓牛車載書,書重得讓牛流汗;書多得都把房子塞滿了。書怎會多得如此夸張呢?當我們明白這些書是簡牘后,就不會那么驚奇了。說實話,這些汗牛充棟的書籍今天我們一個U盤也就搞定了。
文/陳芊
相關(guān)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