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玉坤:觸摸彩陶的溫度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張惠莉
一雙手,觸摸著五千年文明的溫度;一雙眼,辨識著不同時期的文明遺存。
她每天細心地粘連著馬家窯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使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精髓和光芒一一綻放在世人面前。眼前這位穿著樸素,笑容親切的中年婦女,就是甘肅臨洮馬家窯文化研究院特聘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劉玉坤。
彩陶修復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時候很艱難,有時候也比較容易,先把陶片進行分類,這樣粘連起來會稍微容易些。”劉玉坤說,剛開始接觸彩陶修復也是機緣巧合的事,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喜歡,讓她開始了嘗試,而這一做,就是近30年。
彩陶是古人留給后人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遺產(chǎn),而彩陶修復則是一門需要靜心和耐心的手藝。對劉玉坤來說,傾聽彩陶的“聲音”,與文物對話,用匠心守護古人智慧,用耐心重現(xiàn)古物光芒,是一種精神享受,更是對文明的尊重與熱愛。
由于長期與陶片打交道,劉玉坤的雙手有些粗糙,但她根本不在乎。在她心里,修復陶片已經(jīng)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她的修復下,大量馬家窯、寺洼等文化的陶器和陶標本被一一拼對出來,一件件外形精美、紋飾豐富的罐、盆、缽、杯等器型的國之瑰寶重放光芒。
多年修復經(jīng)驗的積累,使得劉玉坤練就了拼對陶片的“火眼金睛”,在萬千陶片里,她能準確識別并找出同一遺址的陶片,譬如魚紋、鳥紋、蛙紋等紋飾的陶器。“除了拼對陶片,還要挑出具有代表性的,比較典型的陶片,供專業(yè)的研究人員寫書用。”聊起彩陶修復,劉玉坤饒有興致。她還拿出一門考古學書,詳細地講起里面的內(nèi)容。
回憶起剛來臨洮時的情景,劉玉坤每天都記掛著遠在千里外的老人和孩子。“剛開始一有時間就會回去看看孩子,娃他爸那時候也不在這里。”劉玉坤說,在縣里的關心協(xié)調(diào)下,她女兒和丈夫也先后來到了臨洮,“現(xiàn)在女兒在這里上學,丈夫也有了污水處理廠的工作。和家里人生活在一起,我心里也踏實了。”
彩陶修復的路上,劉玉坤正一如既往傾注全部精力……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