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蘭州7月13日電 (閆姣 李亞龍 高展)拓畫、切邊、接圈……現(xiàn)年65歲的甘肅天水市竹雕手藝人吳云生,一邊用手緊按于案上的細竹板,一邊借助工具手工打眼。堅守這門手藝已50余載的他說,多年來仿古不復古,用現(xiàn)代審美傳承百年手藝,雕品也受到海內(nèi)外民眾的喜愛。
吳云生走上“竹雕之路”純屬偶然。11歲時,外出放羊之余,他經(jīng)常用小刀刻竹子玩,做簡易的蟈蟈籠。同行的羊倌看到后非常感興趣,并提出幫他看羊換取免費蟈蟈籠。長此以往,他的手藝愈加嫻熟,還有更多同齡人前來購買,他也由此以竹雕作為謀生工具。
“一個蟈蟈籠能賣1.5元,而當時一元錢就能買40個雞蛋,是一家人幾天的口糧。”7月中旬,吳云生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回憶說,在此后幾年時間里,無論放羊還是去工地打工,都未間斷過竹雕。
在雕刻技藝不斷積累中,吳云生不僅有了“粉絲”,而且蟈蟈籠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激勵著他苦練技藝,雕刻對象也由最初單一的菊花,漸漸拓展為古建筑、花鳥魚蟲等。“有段時間很癡迷,但也有些急于求成,多虧了父親的點撥。”吳云生坦言,父親的繪畫和雕刻功底深厚,在他的雕刻生涯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天水竹雕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品種繁多、工藝考究享譽國內(nèi)外。自清朝開始,竹雕在吳云生家中代代傳承,他是第四代傳承人。因雕品有造型獨特、不干裂等特點,已遠銷至德國、法國、南非,以及港澳臺地區(qū)。
吳云生年近30歲時,選擇將竹雕當成終生的事業(yè),苦心打磨雕刻技藝。他的作品也由造型各異的蟈蟈籠,到將伏羲始祖文化、歷史人物、傳世名畫等雕刻至箱身的卷箱,從簡單玩物升格為受人追捧的藝術品,獲得了各類國際、國內(nèi)獎項。
吳云生家中的各個柜子里堆滿了大小不等的竹子,是他多年前從南方購置,經(jīng)過獨門的冷熱處理后保存至今。他介紹說,通過灌配方水后去掉了竹子的脆性,成品便不會開裂,時間越久越有“復古感”,“此前帶著竹雕去敦煌展示,高溫干燥的天氣下待了40多天,竹雕也完好無損。”
憶及“最自豪的一件作品”,吳云生指向箱身雕有清明上河圖局部的卷箱。該卷箱耗費了他整整4年時間,每天站立10多個小時,甚至因勞累過度而昏迷,差點搶救不過來。“現(xiàn)在我的作品多少錢都不賣,我計劃籌建一個竹雕博物館,這也是父親的夢想。”他說。
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和扶持,像吳云生一樣的“非遺人”逐漸被更多人了解。曾受傳統(tǒng)技藝后繼乏人困擾的他,近年來也帶了不少徒弟,且徒弟們也都憑竹雕吃上了“手藝飯”。下一步,他打算幫徒弟申請區(qū)、市級傳承人,將年輕人推上更大的竹雕舞臺。(完)
相關新聞
- 2021-07-07匠心獨具 甘肅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天水竹雕
- 2020-06-03《夢回大地灣》MV重磅推出,孫楠為公祭伏羲大典深情獻唱!
- 2021-01-13勇奪《越戰(zhàn)越勇》新年第一期冠軍 天水姑娘登上央視歌唱夢想
- 2021-01-12在天水,相遇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