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輕松一課
天冷了 農閑了 古代小朋友們開學了
八月底,九月初,又到一年開學季,無論是對剛入學的新生,還是升了一個年級的學生,“開學”都代表著新的起點,新的開始,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新學年的開啟往往還有開學儀式,開學儀式可隆重也可簡單,但都有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們收攏心思,調整心態(tài),開啟一場新的征程。我們現(xiàn)在是秋季入學,那么古代小朋友開學又是怎樣的情形呢?且來了解了解——
入學很重要,但須不誤農時
中國人自古就很重視教育,且別說隋唐實行科舉制度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成為年輕人最有前途的選擇,便是在周朝,中國就已經有了官學與私學,也就是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教育關系著人才培養(yǎng),關系著國家的發(fā)展,很重要。可是,教育再重要也沒有吃飯重要,中國古代是農業(yè)社會,春播秋收,不能誤了農時,一切活動都要圍繞農業(yè)展開,教育也不能例外。所以,古人開學的時間一般會選擇農閑時間,讓更多的學生家長不用為孩子上學耽誤農活。
不誤農時,便選擇春播未起或秋收已了的時節(jié)入學。在漢朝,一般有三種入學時間,所謂“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簡單概括就是:春季入學、秋季入學和冬季入學。春季入學多在正月十五以后,年過完了,距離春播的時間尚遠,正是學子入學的好時候;秋季入學與我們現(xiàn)在的開學時間最為接近,秋收還未全面開始,也算是個空當。冬季入學時間為農歷十一月,硯臺里的水都能凍成冰了,徹底到了冬閑時間,學子們才收拾書箱去上學。
到了南北朝后,冬季入學便成了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說法。不過在開學時間上和此前略有不同,一般為農歷十月。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冬日郊居》一詩中寫道:“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陸游在此詩的自注中稱:“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以,那時候是農歷十月份,也就是公歷十一月份入學的。想想看,古代小朋友讀書確實比我們辛苦,十一、十二月份,現(xiàn)在的學生都快放寒假了,他們才開學。頂風冒雪的,想必取暖條件也不咋的,真正是“寒窗苦讀”??!
拜師靜心點朱砂,開學儀式很繁瑣
開學都得有個開學儀式。比之現(xiàn)在開會、升旗這樣簡潔的開學典禮,古代的開學儀式可要繁瑣得多。古人的開學儀式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朱砂開智。
首先要正衣冠?,F(xiàn)在孩子們開學把校服、紅領巾穿戴整齊去學校也就行了??稍诠糯鹿趨s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所謂“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學童們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他們整理好衣冠,以表示鄭重。
然后行拜師禮。拜師禮先拜孔子先師,再拜自己的先生。古時候,拜先生可不能空手去。開學那日,家中父母定會早早為孩子準備好六禮束脩,束脩相當于學費。第三要“凈手靜心”,也就是將手放入水盆中,正反各洗手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是凈手凈心,希望能在日后的學習中去除心中的雜念,認真學習,發(fā)憤圖強。
最后一個步驟——朱砂啟智,先生手持蘸著朱砂的毛筆,在學童眉心處點上紅點,為學童們朱砂開智。意為開啟智慧,目明心亮,也希望學童們日后的學習能一點就通。眉心一點紅倒也俏皮漂亮,不過,這應該是專為剛入學的新生準備的吧,老生大約就不需要了。
這整個過程,古人稱之為“入泮(pàn)儀式”,歷經千年而未改。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陳曙
相關新聞
- 2021-07-29白草坡神秘玉人,揭示3000年前鎮(zhèn)撫隴東的一方諸侯
- 2021-07-29洛陽出土甘肅人墓志:他經歷了史上最黑暗的歲月
- 2021-07-26戎:何意?集攻守于一體也!
- 2021-07-22歷史眼丨“杏林春滿” “虎守杏林” 孫思邈留在隴西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