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川
楊維軍
九龍川位于寧縣東北早勝、春榮兩塬間,因發(fā)源于子午嶺龍池一帶茂林密草中的九龍河而得名。九龍河緩緩向西流,在縣城匯入馬蓮河,流徑56公里。傳說先周豳國的公劉、慶節(jié)、皇仆、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組紺9位王葬于此,因此九龍河曾叫九陵水。
“九龍春曉真堪羨”。早春二月,瑟瑟春風吹紅了孩子的笑臉,吹響了河田里的溪流,吹綠了剛睡醒的麥田。三春時節(jié),村野楊柳吐翠,麥苗油菜泛青,桃、杏、李、梨等綻蕾怒放,漫若云霞。站在山頂遠遠的望去,隱于自然的房屋瓦舍,看不盡的姹紫嫣紅,滿川道盛開的桃花尤為壯觀。宋代任湘樂知縣的張舜民曾詩云:“滿目一片胭脂云,煙霞靜處升彩虹;一年一度桃花會,游客如織賞嬌容。”這里的人靠山而居,窯洞、房舍、院落散落在河道、公路兩側(cè)。麥田在相距不遠的南北兩山照應(yīng)下,悄悄的換上了春裝。田地里一度滿是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1.5萬多畝臺地有九龍河的灌溉,不怕缺雨干旱。前些年,設(shè)施農(nóng)業(yè)也因為有水鋪天蓋地發(fā)展了起來。遠遠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一道道白色,點綴在大小不等的麥田,映襯著泥土、果木的色澤,整齊、有序、充實,滿滿承載著莊戶人的希望。
夏天里,被沿途林草過濾得清亮似玉的河水,清澈的可以看見水底的泥鰍,正如這里人的心靈一般,透徹、清澈、美好。清晨,明凈陽光朗照,放眼遠近村野,遠暉悅目,澄澈靜謐。一過晌午,河畔便成了男女老少休歇、洗衣、玩耍的樂園,小的時候我們就一直泡在河里戲水。晚上,四處漸漸褪去了白天留下的燥熱,股股涼風從河道吹向臉龐,吹走了一天的疲勞,夜靜悄悄的,到處是蛙聲一片,給這夜色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兒時這里沒有車鳴,沒有路燈,少有狗叫,也沒有現(xiàn)在的廣場舞,昏黃的燈光下娥子等飛來飛去。除了自然界里發(fā)出的聲響,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清幽、祥和。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有一種心靈的享受、靈魂的靜養(yǎng)和初心的提醒。
秋末冬初,天高云淡,景色最為宜人,美不勝收。廣袤溝梁、川道、河畔五彩斑斕,鳥鳴林中,花香林腳。紅葉李、紅葉海棠、大小葉白蠟、金葉榆、火炬、金葉復葉槭等各種樹木葉子,不斷轉(zhuǎn)換色澤,淡紅、粉紅、深紅,淡黃、淺黃、橙黃、金黃等此起彼伏,白的潔白如雪,黑的黑紫如墨玉,黃的燦黃如金。山上、路邊、溝畔、房前屋后的花草,也不甘示弱,異彩紛呈。受大自然的恩賜,從5月吃杏開始,到深秋敲核桃,這里北方有的水果一個不缺,且每一個都品質(zhì)鮮美。其中,最出名的是黃甘桃和晉棗。九龍川的黃甘桃,外黃內(nèi)紅,肉核分離,汁甘、味美,為這一地域所特有。據(jù)傳說是西王母應(yīng)周穆王邀請,東游大周時帶來的蟠桃果核種植而來。在隋、唐、宋時代,就為朝廷貢品。川里的桃花會已有上千年歷史?,F(xiàn)在的百畝黃甘桃種植基地,也是一掛果就有買主盯著。最好的晉棗狗頭形、個大、呈紫紅色,皮薄肉厚、味甘甜,早在西周就是進獻朝廷的貢品。川道、粱卯、溝畔現(xiàn)在有大小晉棗樹上百萬棵,年產(chǎn)晉棗100多噸。從很遠以來,這里普遍生長的10多種水果,就是農(nóng)戶的搖錢袋和維生素。
遠在6000多年前,九龍川就有人類生息繁衍。九龍河畔的春榮鄉(xiāng)徐家村發(fā)現(xiàn)的董莊仰韶文化遺址,以半坡類型為主,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一位女性墓主的隨葬品達12件之多,出土的炭化粟粒是隴東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迄今最早的谷物。新寧鎮(zhèn)龍一村柳光組洼古文化遺址出土的灰坑、夾砂繩紋灰陶鬲殘片等,表明西周時期這里就形成了村落。上世紀90年代,春榮鄉(xiāng)徐家村楊圪臺組先后出土的高約90公分的完整大小灰陶罐、鬲等,品相精美,表明九龍川極有可能就葬有傳說中的王陵。
九龍川有座興隆寺,位于九龍河中游北岸。寺南山巔,有馳名陜甘的"一柏一座廟""三石一面鍋",有廟山之稱,山川形勝。古廟獨柏,歷時千秋。寺前有九龍池,面積百余畝,相傳唐代水淹瓷州的九龍就出于此池,一條龍狄仁杰斬殺時八縱而逃,故名八縱坡。興隆寺內(nèi)原有桃花娘娘,至圣先師孔子,金斗魁星,文王姬昌、關(guān)圣帝君、四海龍王、八蠟蝗、三霄娘娘、諸葛武侯、昭烈皇帝等塑像20余尊,大鐘小磐、金匾石碑若干。據(jù)寺內(nèi)碑石考證,該寺約建于五代初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曾經(jīng)明代萬歷4年、清代乾隆17年多次重修?,F(xiàn)有的廟殿、塑像、戲樓多為上世紀80年代起陸續(xù)新建或重建。農(nóng)歷3月22日,為興隆寺桃花娘娘的正日。每年此日,附近村組約定俗成舉辦廟會,祭神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融入自然,旅游賞景,放飛心情。2020年12月,千年未見的銀西高鐵建成從寺廟前低洼處,穿八縱坡而過,為古老山川注入了現(xiàn)代文明和活力。
如今,仰仗著脫貧攻堅、生態(tài)修復、甜永高速、銀西高鐵寧縣站等項目的實施,之前困擾這里人們的行路、吃水、種田、掙錢、用電、用網(wǎng)等難,都已經(jīng)成了過往。昔日的空殼村、天價婚禮村,蝶變成 “可安放鄉(xiāng)愁”的示范村和“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旅游村。城里人享有的路、電、水、暖、網(wǎng)、綠化、美化等設(shè)施,也進入尋常百姓家。幼兒園、小學、衛(wèi)生所、百貨超市、飯館、農(nóng)家樂以及白墻紅瓦四合院、崖莊院、磚瓦房、小別墅等錯落有致,到處綠樹環(huán)繞,青溝綠梁橫斜,莫不如詩似畫,成了當?shù)厝撕陀慰拖蛲拿篮眉覉@。
多少次掙扎走出來,多少次連夜跑回去;生于斯長于斯,有永遠走不出的牽掛。隨著年齡的增長,之前是父母一有時間就鬧騰著回家,現(xiàn)在自己也開始夢里幾多多回家,就連辦公桌也朝東放著。
- 2019-02-20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終評名單揭曉 甘肅省寧縣石家墓地入圍
- 2019-06-13《紅色家書》節(jié)目編排座談會在寧縣舉辦
- 2019-08-20靜寧縣界石鋪鎮(zhèn):銘記先烈功績 傳承紅色精神
- 2020-04-07慶陽寧縣“梁公碑” 大唐名臣狄仁杰光耀隴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