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唐汪杏花紅
文\唐梅英
北方的早春,故鄉(xiāng)唐汪,已是杏花的海洋。
唐汪川,位于甘肅中部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xiāng)族自治縣,牛形山腳下,洮河之畔。村子不大,全村兩大姓——唐和汪,所以就叫唐汪川。
一條洮河分割了兩個縣域,河東屬定西市臨洮縣下轄的紅旗鄉(xiāng),河西屬臨夏州東鄉(xiāng)縣下轄的唐汪鎮(zhèn)。據(jù)當?shù)乩先藗冎v,當年唐姓的祖輩從四川沿著洮河一路走來,定居在這里,所以剛開始這里還沒有汪姓的人,這里就叫做唐家川。又因為這里有一處天然紅塔高聳入云,氣勢恢宏,一度又把村子叫做紅塔鄉(xiāng)。汪姓祖輩由陜西來到這里,和姓唐的做了鄰居,互通婚姻,慢慢地都變成了親戚。四面的群山,把村子圍得嚴嚴實實,不留一絲縫隙,儼然成了天然屏障。只有洮河在漫長的歲月中,沖刷出了幾道不為人知的通道,從這里流向劉家峽水庫,最終匯入黃河。中國的河流都是從西往東流,洮河在這一段卻反其道而行之,從東往西流著,正如蘇東坡所說“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唐汪的四月是杏花爛漫的時節(jié),整個村莊簡直就是杏花的海洋。粉的白的杏花競相開放,花香微甜微苦,馥郁芬芳,很獨特,讓人如癡如醉。一到唐汪,滿眼都是杏花,遍地都是花香,耳畔嗡嗡不止的是忙著采蜜的蜜蜂。
唐汪的杏花歷史悠久,自成規(guī)模。不但田邊地頭隨處可見,就是家家戶戶的庭院中也幾乎都有栽種,所以又有“家中無桃杏,愧為唐汪人”的說法。
上小學的時候,每到杏花開放,學校都會組織師生去田野里春游。全校十幾個班級近千人排著整齊的隊伍,自帶簡單的零食,唱著歌,浩浩蕩蕩地走在春風里。到達目的地后,以班級為中心活動:獨唱、詩朗誦等,都是即興上場,即興表演,雖然沒有伴奏,歌也是那些天天在學校聽過的唱過的,但是大家都很開心。我第一次參加春游活動時,玩得興起總不覺得餓,就是感覺口渴,六哥給我買了一瓶汽水。那是我第一次喝到汽水,喝進嘴里,密密的氣泡在舌面上引起那種酥酥麻麻的感覺,一直都忘不了。時隔多年,那味道、那感覺,伴著鋪天蓋地的杏花,還有那天溫暖如夏的太陽,記憶猶新……
唐汪有那么多杏樹,但那時人們卻不是為了看花,是為了將來能把杏子賣出去,貼補家用。杏子開花的時候,沒有人會去過分關注,只有結了杏子,再等到杏子漸漸長大,才引起了主人的關注,家里人就會去守杏子,家鄉(xiāng)人叫“等杏”,尤其是杏子快要成熟的時候,晚上也不能離開。人們在樹下搭個簡易窩棚,也有把窩棚搭在樹上的,因為那些樹都很大,日夜與杏樹杏子為伴,家里人會專門安排送飯。杏子成熟的時候,不是一下子一起成熟,所以先熟的容易掉在地上,這種受了傷的杏子是不能拿去賣的,先是自家吃,吃不完的拾到背篼或籃子里,背回家,曬成杏干,取出來的杏仁砸去外皮,用針線穿成一大串,掛在屋檐下,晾干后存起來,送給客人,或者留到冬天了給老人孩子吃。杏干和完好的杏子一般被拿去賣了,它們不是什么值錢的東西,也不是必需品,賣不上什么好價錢,往往所獲甚少。但可以用這些賣得的錢,買回來食鹽、茶葉、清油、布料、農(nóng)具等必需的生活物資。
以前,在唐汪種杏樹是個人行為,現(xiàn)在則有了政府引導。栽種的規(guī)模更大,品種更多更優(yōu)。在每年杏花怒放的時候,政府會組織舉辦杏花節(jié),吸引人們來旅游。在杏子成熟時,接著舉辦杏子節(jié),將杏子推銷出去,還帶動了農(nóng)家樂這樣的餐飲消費。唐汪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再也不用為銷路費腦筋了,電商服務到了家門口,還有外邊的大貨車專門來樹下收杏子,農(nóng)民的收入明顯增加了。
現(xiàn)在,杏樹下再也看不到守杏子的人了,一是因為家家都有杏樹,二是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成熟的果樹下,都是杏農(nóng)一張張燦爛的笑臉。
- 2023-04-11蘭州皋蘭縣2023年“梨韻什川”梨花會開幕
- 2023-04-11春游正當時 張掖市甘州區(qū)推出五條精品旅游線路
- 2023-04-11行游酒泉 穿越千年
- 2023-04-11又見春色到隴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