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水記者 王鵬
在漫天飛雪、寒風(fēng)凜冽的冬季,迎雪傲霜的梅花總會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清水縣博物館館藏的一幅梅花圖,幾乎集合了梅花的各種美好寓意。
彭玉麟梅花圖整幅畫作大氣磅礴,又不乏婉轉(zhuǎn)之柔情。讓人稱奇的是,梅花圖的作者是一位叱咤風(fēng)云的將軍。而梅花圖的背后,還隱藏著一段生死不渝的曠世戀情。
清·彭玉麟畫像
梅花圖的作者彭玉麟,字雪琴,自號退省庵主人,湖南衡陽人。生于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咸豐時期曾隨曾國藩創(chuàng)辦湘軍水師,人稱“雪帥”,是咸豐、同治年間的“中興名臣”。彭玉麟與曾國藩、左宗棠一起被譽為“大清三杰”,晚年后官至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彭玉麟于軍事之暇,喜愛繪畫作詩,以畫梅著稱于世。
彭玉麟一生所作梅花不下萬幅,清水縣博物館館藏的這幅梅花圖屬館內(nèi)舊藏,其來歷已無從考證。這幅立軸梅花圖長133厘米,寬42厘米。畫面上,一棵下不見根底的老梅,蜿蜒盤旋凌空而上,好似神龍擺尾,顯得古拙蒼勁,點點梅花用寫意筆法一揮而就。畫作不著顏色,老干繁枝,遒勁如鐵,寒梅點點,暗香浮動,散發(fā)著濃厚的文人畫氣息。
賞畫是一件很玄妙的事兒,品彭玉麟的畫尤其如此。近代研究彭玉麟的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彭玉麟的畫作,除梅花以外,迄今還未發(fā)現(xiàn)其他的題材,這種現(xiàn)象在畫壇上是罕見的。許多流傳后世的彭玉麟梅花圖落款有:“一生知己是梅花”“傷心人別有懷抱”的印章。最終,人們對其如此癡愛梅花,對其一生為何只畫梅花的原因找到了根據(jù):彭玉麟畫梅是為了懷念一個叫梅姑的戀人。
湖南衡陽彭玉麟故居
彭玉麟雖然是湖南人,卻出生在安徽休寧,他的父親當(dāng)時在安徽做官,娶了一位安徽女子為妻。彭玉麟小時候住在外婆家,最喜歡跟外婆的養(yǎng)女玩耍,她叫梅姑,梅姑只比彭玉麟大一點。青梅竹馬的他們,兩情相悅。17歲時,彭玉麟與梅姑私訂終身。但這樣的戀情注定不被祝福,家人以兩人八字不合反對他們。后來彭玉麟搬回湖南老家,和梅姑忍痛分別。14年后,彭玉麟已經(jīng)成家,而梅姑卻一直未嫁。彭玉麟30歲時,聽說舅舅去世,外婆和梅姑沒人照顧,于是派人把她們接回湖南老家。而梅姑到彭家不久,彭玉麟的妻子便唆使婆婆把梅姑嫁了出去。梅姑出嫁4年后,因難產(chǎn)而死。
彭玉麟傷心欲絕,他在梅姑墳前立誓,要一生畫梅,用萬幅梅花紀念她。用情至深的彭玉麟為梅姑終身執(zhí)筆,畫了40年,完成了承諾,也感動了世人。
戎馬一生的彭玉麟用情極專,兼之湘人的剛烈硬氣,這種情感經(jīng)歷和人生際遇,在他所繪的梅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人們評價他畫的梅花:“干如鐵、枝如鋼、花如淚。”彭玉麟畫梅,皆為墨梅,不著丹青,而支撐起將軍的,正是其心靈深處蘊含的情愫,他的筆墨散發(fā)著縷縷深情,為情而畫、為情而詩。每一幅畫,都寄托著他對梅姑的苦戀深愛以及自疚自責(zé)。
清水縣博物館館藏“彭玉麟梅花圖”
作為一代名將、重臣,時至今日,彭玉麟畫梅的故事還在湖南、湖北、安徽一帶廣為流傳。清水縣博物館館藏的梅花圖,承襲了彭玉麟畫梅的一貫風(fēng)格。這幅梅花圖的落款處有一首七言絕句:“皓態(tài)孤芳壓俗姿,不堪復(fù)寫拂云枝。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這首詩出自明代徐渭的《王元章倒枝梅畫》。詩的大意是說,白色的梅花孤芳挺立,使媚俗的百花相形見絀,所以不必奇怪畫中的梅花倒掛著把身姿低俯。
可以看得出來,明代詩人兼書畫家的徐渭,與彭玉麟有著相同的志趣,兩人惺惺相惜,借詩畫表達梅花的高潔品性,映射世道人心。詩作下方有兩枚篆書印章。分別為:“彭玉麟印”及“蓉菊山房書畫小印”。
彭玉麟的詩歌常流露出孤懷與愁緒,其中寫梅的詩最多,詠梅詩近200首。其中《六十賤辰畫梅題之》為其代表作:“玉是精神膚是雪,珠含乳蕊粉含胎。春風(fēng)暗度無人識,博得冰顏笑口開。”他將梅花開放的過程寫得別有韻味,雪地里梅花笑開舒展傲霜之姿,寄寓著詩人面對困境的沉著從容,梅成為詩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晚年的彭玉麟功成身退,遷居西湖,同時也把梅姑的墓一同遷了過去,他在梅姑的墓前蓋了一座草樓,周圍種下了數(shù)百株梅花。白天他就站在梅姑的墓前吹笛畫梅,晚上就寫詩詞以寄托相思,留下了“無補時艱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三生石上因緣在,結(jié)得梅花當(dāng)蹇修”“平生最薄封侯愿,愿與梅花過一生”等許多情真意切的詩句,彭玉麟用自己余生所有的時間來陪伴心愛的梅姑。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品讀彭玉麟的詩畫,人們無不為其至深至切的癡情所打動。梅在紙上,人在畫中,一幅梅花圖,把湘人的剛烈及柔情彌散到了古城清水,也讓今天的人直觀感受到了彭玉麟“凌寒獨自開”的傲骨。
- 2024-01-24歐洲文物“撞衫”馬家窯彩陶 史前文明之間也有互鑒嗎
- 2024-01-24漢代人怎么吃火鍋?甘肅出土銅灶見證發(fā)展歷程
- 2024-01-24“地下畫廊”記錄千年前生活細節(jié) 宴飲烤肉熱鬧得嘞
- 2024-01-24貴族出行必備好物 這盞兩千多年前的燈太“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