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楊巨川和他的《青城記》
《青城記》
楊巨川
榆中縣青城鎮(zhèn)是黃土高原上為數(shù)不多的魚米之鄉(xiāng)、水煙之鄉(xiāng),更是文化之鄉(xiāng)和禮儀之鄉(xiāng)。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曾經涌現(xiàn)出了許多令人稱道的人物,楊巨川便是其中之一。
楊巨川(1873-1954 ),字揖舟(濟舟),號松巖,別號青城外史,榆中縣青城人。自幼勤學苦讀,未及弱冠即畢業(yè)于蘭州求古書院,師從劉爾炘。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鄉(xiāng)試中舉,光緒三十年(1904年)殿試二甲進士,簽刑部主事。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清學部選派日本考察政法,其間結識孫中山并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回國,先后出任湖南新田、麻陽知縣。民國二年(1913年)返蘭,當選甘肅省議會議員,后任敦煌縣長。曾訂立條規(guī),維修棧道,為保護敦煌莫高窟而四處奔走。因力主禁煙而得罪權貴,憤然辭官歸里。民國十三年(1924年),出任固原縣長,后辭官回蘭。
兩年后,楊巨川被推薦主管蘭州五泉書院(后改為五泉圖書館),同時應聘于甘肅學院講授詩學及三通(通典、通志、文獻通考),期間完成《詩學萃言》《三通概論》等著作,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殫精竭慮。抗戰(zhàn)期間,曾兩度與張大千在蘭會晤,互贈墨寶,商討保護敦煌莫高窟的對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出任甘肅省文教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晚年為文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1954年5月31日,楊巨川先生在蘭州逝世,享年82歲。
先生一生論著頗豐,著作約有二十部。其中,《青城記》《學詩萃言》《夢游吟草》《公馀閑吟》《秋鳴集》《識小雜詠》《五朝近體詩選》《詩文雜抄》《詩學講義》《詩學漫言》《讀詩瑣錄》尚存,余如《游東瀛日記》《琴學匯鈔》《三通概論》《窺豹錄》《文集》《天文匯志》等均佚。
在先生的諸多著作中,《青城記》是流傳最廣的一部。據(jù)考,《青城記》脫稿于抗戰(zhàn)時期,手稿現(xiàn)存于甘肅省圖書館。它共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1990年2月由蘭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根據(jù)手抄本編纂的繁體豎版油印本。第二個版本是2004年9月由甘肅省委印刷廠編印的繁體豎版鉛印本。第三個版本是2010年5月由甘肅省委印刷廠第二次印刷的簡體橫版鉛印本。
三個版本中,前兩個版本在內容上并無太大差異。第三個版本與前兩個版本相比,主要增補了作者詩文、碑文、報刊剪輯、名人題字、邀請函等內容,并增加了部分注釋及編者按,從而使書頁圖文并茂,充滿生機。歸納起來,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史料性與文學性并重,全方位展現(xiàn)了作者扎實的文學功底。該書以親切的筆觸,全面、系統(tǒng)地概括了青城的全貌,其中就不乏對其歷史沿革、地理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記載,而他對山川、古跡、風俗、物產、烈女、水利、教育和選舉的描述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書中記載,“條邑之黃煙、關家溝之大棗、金溝口之棉、達子灣之西瓜、烏金峽之羊、聶家窯之雪花鹽、小巖山之玉麥(即莜麥),以上諸物,均為他處所不及。”
作為前清進士,作者的文學功底十分了得。《青城記》不但言簡意賅、用詞凝練,而且張弛有度、通情達意。通讀大作,感覺其語言美、意境美是該書的一大特色。比如,《青城記序》開篇曰:“青城記,記青城也。”寥寥數(shù)字,就將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旨和縝密心思說得一覽無余,滴水不漏。再如,《風俗》中曰:“士勤耕讀,重商業(yè),尚禮義。女精針黹茶飯。”短短數(shù)語,卻將男女分工、民生、禮儀及從業(yè)狀況娓娓道來。
其次,獨特性和真實性兼顧,充分凸顯了青城的地方元素。青城“地雖彈丸,名儕縣邑。”據(jù)載,青城歷史上秦筑長城,漢置屯田,唐設龍溝堡。北宋仁宗年間,秦州刺史狄青為防止西夏入侵,憑借黃河天險在此增筑了新城。因新城東西長、南北狹,故稱“一條城”,后人為紀念狄青,將其改稱為“青城”。斯時的青城,不單指黃河南岸的“一條城”,還包括黃河北岸的“五溝十三莊”。
青城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名勝眾多。青城八景中,“崇蘭列嶂”的雄偉,“黃崖滴水”的奇妙,“夾河煙樹”的秀麗,“小巖晚照”的景象,讓人賞心悅目。而人文景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家祠堂和青城書院。高家祠堂始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內懸咸豐皇帝御賜高鴻儒的“進士”匾額。建筑造型雅致,裝飾精美,磚木雕刻大多通過象形、會意、諧音等手法來托物寓情,其意趣“至今風流未艾。”青城書院始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由嘉慶進士顧名先生斥資創(chuàng)辦。木雕精湛,風格獨特;磚雕精美,保存完好。既有山西大宅院的渾厚,又不乏北京四合院的空靈。青城的民俗文化獨具特色,道臺獅子、青城小調以及剪紙、刺繡等民俗文化,都韻味十足,享譽四方。在《青城記》中,這些名勝古跡和民俗文化都有詳盡的記載和描述。
其三,可讀性與實用性并舉,充分體現(xiàn)了該書的史學價值和實用價值。楊巨川一生并沒編纂過縣級以上的地方志,《青城記》是他留給我們的唯一一部鄉(xiāng)鎮(zhèn)志,也是當時甘肅省僅存的一部鄉(xiāng)鎮(zhèn)志。作者在應用志體編纂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其結構和實用性。章節(jié)的布設,既符合普通讀者的閱讀習慣,又符合高端學者的審美情趣。內容的取舍,既包含有跡可循的現(xiàn)實重塑,又兼容有據(jù)可考的歷史淵源。它不僅對學術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還對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青城記》的第一個版本,筆者未曾拜讀過。第二個版本,筆者在多年前修家譜時曾經引證過多次,可讀性及實用性極強。而第三個版本,筆者較為熟悉,引用得也較多。本文的撰寫,完全得益于這個版本。據(jù)《白銀區(qū)志》載,在《白銀區(qū)志》的編纂過程中,共引用了35部參考資料,其中《青城記》就赫然在目,位列第六。由此可見,《青城記》在修譜、撰文、編志等方面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綜上所述,楊巨川先生是深受民眾擁戴的一名鄉(xiāng)賢?!肚喑怯洝冯m然只是一部鄉(xiāng)鎮(zhèn)志,但它無疑是省、市、縣三級地方志的有效延伸和補充?!肚喑怯洝凡坏鎸嵉赜涗浟颂厣r明的地方文化,而且最大限度地匯聚了難得一見的歷史資料。作為一種文化遺產,相信《青城記》一定會引領著我們,去品味那歲月深處的沉香!
曾正偉 文/圖
- 2024-07-11蘇軾好友為何先后探訪甘肅這座山?地理位置太特殊了
- 2024-07-17進士自掏腰包探敵情立功 北宋在甘肅拿下對外最大勝仗
- 2024-07-17公路鐵路未開通那些年 “筏客子”才是蘭州貨運的主角
- 2024-07-17兩千年前馬有多重要 官方供養(yǎng)良馬“入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