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歷史新知|古代的涼席
據(jù)古書記載:神農(nóng)氏發(fā)明了涼席。古人把藁秸編的席叫“薦”,以莞蒲織的席才叫“席”。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打草鞋、編薦席已經(jīng)成了專門的職業(yè),《孟子·滕文公上》說“其徒數(shù)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可見席的制作歷史悠久。
席的名稱很多,早在周代,就有“莞、藻、次、蒲、熊”五席之稱;但從制作材料上看,主要有草、竹、獸皮三大類。草席在古代還有不少分別,如用初生之葦編席叫“葭席”,未秀之葦編叫“蘆席”,長成之葦編席叫“葦席”;用稻草、麥秸編的席稱“稿”;用蒲草編的席稱“蒲”,蒲草之小者(蒲草的一種)編席稱“小蒲”或“莞”,初生的蒲草編席稱“蒻”;用竹和藤編的席叫“簟”,笙、蔑、筍等都是竹席。一般地說,竹席多在夏季使用,取其涼爽,而草席則多在冬季使用,取其柔軟溫暖。
獸皮席比較珍貴,有熊席、豹席等。獸皮席非一般人所能用,據(jù)《西京雜記》記載,西漢成帝時昭陽屏段中鋪著一種綠色的熊席,“熊席毛長二尺余,人眠而擁毛自蔽,望之不能見,坐則沒膝,其中雜薰諸香,一坐此席,余香百日不歇”。
此外,還有用一些稀有珍貴材料制成的席,如象牙席、金席、犀席、琥珀席、玉席等,這些席純?yōu)樯莩奁?,多為帝王和豪門之用。據(jù)《北史·列傳》記載,韓務因向皇帝獻七寶床和象牙席遭到痛斥?;实巯略t說:“晉武帝焚雉頭裘,膚常嘉之。今(韓)務所獻亦此之流也。奇麗之物,有乖風素,可付其家人。”后來便派人把這些東西退回到韓務家中。
古代的制席技術(shù)已達到很高水平。有些席柔軟得就像一張薄綿,甚至疊起來可以放入小小的盒子里,而且可以防水。據(jù)宋人編撰的《清異錄》記載,五代時期有一種“秋水席”,這種席“色如葡萄,紫而柔薄類綿,疊之可置研函中,吏偶覆水,水皆散去,不能沾濡”。
在封建時代,席子是某些地區(qū)的特產(chǎn),因而被朝廷選為規(guī)定的貢品。如《唐書·地理志》中記載,滑州靈昌郡出產(chǎn)的鹿席、廣州南海出產(chǎn)的竹席、陜西鳳翔府出產(chǎn)的龍須席等,每年都要向朝廷進貢。
- 2024-07-30一面銅鏡的余響
- 2024-07-29我和我的祖國|穿越時空趣“考古”
- 2024-07-26酒泉新觀 | 玉門陶塤奏響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歡樂頌”
- 2024-07-25【溯源甘肅】東羌校尉與魏晉隴右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