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歷史新知丨“蛛絲馬跡”非馬痕
“蛛絲馬跡”是一個常用成語。多數(shù)人認(rèn)為“馬跡”就是“馬蹄痕跡”。連《漢語大詞典》也將“蛛絲馬跡”釋為“蜘蛛的細(xì)絲,馬蹄的痕跡。比喻隱約可尋的線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跡”。
“蛛絲”確實細(xì)微不易被發(fā)現(xiàn),但馬可是龐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對而言要明顯得多,稱不上“隱約、依稀”,很難和“蛛絲”相提并論。那么,“蛛絲馬跡”的“馬”究竟是什么“馬”呢?應(yīng)該是一種叫灶馬的昆蟲。
灶馬的學(xué)名叫“突灶螽”,屬于直翅目蟋螽科。此昆蟲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常出沒于灶臺與雜物堆的縫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蟲為食。它爬過的地方通常都會留下一條不太明顯的痕跡,即我們說的“馬跡”。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蟲篇》記載:“灶馬,狀如促織,稍大,腳長,好穴于灶側(cè)。俗言:‘灶有馬,足食之兆。’”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三》:“灶馬,處處有之,穴灶而居。”由此看來,“灶馬”是可以簡稱為“馬”的。
“蜘蛛”和“灶馬”體型相近,同為昆蟲,兩者并舉是合適的。“蛛絲馬跡”最早出自清王家賁《別雅序》:“大開通同轉(zhuǎn)假之門,泛濫浩博,幾疑天下無字不可通用,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亦可寫作“蛛絲蟲跡”“蛛絲鼠跡”。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絲蟲跡,屋漏蝙涎,不即不離,有意無意,其妙如何。”又九十三回:“七絕一詩,拖起婚姻,有蛛絲鼠跡之妙。”此處的“蟲跡”正是“馬”是灶馬的一個佐證??梢姡挛锩Q往往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蛛絲馬跡”的“馬”解釋為馬牛羊的“馬”,當(dāng)然也可說通,但遠(yuǎn)不如釋為灶馬合理。
- 2024-10-23古史萃丨舌尖上的四大名著
- 2024-10-23歷史新知丨太醫(yī)大多不是御醫(yī)
- 2024-10-22詞語精奧丨趣話古今漢語里的墻
- 2024-10-22歷史新知丨二維碼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