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者盯上了文化瑰寶,面對危機該怎么辦
提起山西洪洞,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蘇三起解》或大槐樹傳說。汾河邊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吸引著天南海北的中國人來尋訪那棵目睹了無數(shù)至親分手離鄉(xiāng)的大槐樹。在大槐樹西北約十二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名叫廣勝寺的古剎,論知名度也許它不及大槐樹,但卻蘊藏著貨真價實、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
廣勝寺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三絕”而著稱于世,這“三絕”分別是《趙城金藏》、元代壁畫、明代飛虹塔。廣勝寺地處霍山南麓,包括上寺、下寺、水神廟三個部分,上寺在山上,下寺、水神廟在山腳。
1937年9月的一天,一位特殊的“客人”住進了上寺的飛虹塔,隨即寺廟住持將拒絕游客登塔的牌子立了起來。
這位特殊的“客人”就是《趙城金藏》?!囤w城金藏》是一個簡便的稱呼,它是“趙城縣廣勝寺金代版本大藏經(jīng)”的意思。《趙城金藏》的源流頗為復雜,在這里我將各種枝節(jié)略去,按照時間順序簡要勾勒一下。
佛教典籍卷帙浩繁,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整理,形成包舉所有得到認可的典籍的大藏經(jīng)。我國第一部官刻漢文大藏經(jīng),是開雕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的“開寶藏”。到了金朝,山西一位虔誠的女信徒發(fā)愿復刻“開寶藏”,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全部雕版完成,這便是“金藏”。到了蒙元,官府對“金藏”先后進行了兩次補雕,允許各寺來京自行印刷,廣勝寺在中統(tǒng)年間(1260年-1264年)派人進京印了一套,這便是《趙城金藏》的由來。
當時印有“金藏”的不止廣勝寺一家,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有《趙城金藏》較為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而它的母本“開寶藏”只有零落殘卷存世,幾年前曾進行過一次《開寶藏》殘卷搜集與復雕工作,僅得237塊雕版506面。因此,當1933年《趙城金藏》在廣勝寺被發(fā)現(xiàn)的消息刊布在報紙上時,迅速引起了學者的關注,這是“天壤間的孤本秘籍”,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文化瑰寶。
《趙城金藏》收藏在廣勝寺的消息自然也被日本人獲知了。1936年,日本東方文化研究所曾派人到趙城,提出要以22萬銀元巨款買下《趙城金藏》,遭到寺廟住持拒絕,但這并沒有打消日本人對《趙城金藏》的覬覦。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了。在這樣的局勢下,《趙城金藏》該如何處理才穩(wěn)妥,是搬遷到異地還是繼續(xù)保存在廣勝寺?時任上寺住持力空,先是回絕了國民黨政府將《趙城金藏》運到西安的要求,繼而回絕了閻錫山方面將《趙城金藏》運到山西吉縣的要求。他已決定要將《趙城金藏》留在寺內保護,1937年9月的一天,他組織眾人將《趙城金藏》從彌陀殿內轉移到飛虹塔內,隨即關閉塔門,宣稱塔壞失修,不許外人登塔。今天游客在彌陀殿內能見到許多黑色經(jīng)櫥,這些并不起眼的櫥子曾收藏著四千多卷《趙城金藏》。
1938年2月,日軍占領了趙城、洪洞兩縣,廣勝寺四周都有日軍的據(jù)點,最近的一個據(jù)點在道覺村,距廣勝寺只有兩公里。日本人現(xiàn)在離《趙城金藏》更近了,他們有時會到寺內打聽經(jīng)書的下落,力空每次都說經(jīng)書已經(jīng)被運到外地了。就這樣,《趙城金藏》完好保存在飛虹塔內,直到1942年。
1942年春,駐道覺村的日軍告訴力空回寺里準備一下,日本人要派一個“文化考察團”在當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游覽廣勝寺,而且要登飛虹塔。力空聞訊后十分不安,登塔,這不就意味著《趙城金藏》的秘密要被泄露了嗎,一旦日本人得知《趙城金藏》就在塔內,他們能不奪走嗎?
力空這時急欲得到別人的幫助,然而能夠幫助他的人在哪里呢?在廣勝寺北方的興旺峪,這里有共產(chǎn)黨的抗日武裝和抗日民主政權。力空星夜兼程,一晚上趕了二十多里地,來到了興旺峪。
連夜搶運出四千多卷經(jīng)書,《趙城金藏》重獲新生
《趙城金藏》的命運不僅牽動著當?shù)匕傩盏男模惨鹆嗽谘影驳狞h中央的注意。黨中央指示太岳區(qū)、趙城縣的黨組織保護好《趙城金藏》。
力空來到的興旺峪是趙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趙城縣歸太岳區(qū)管理,而整個太岳區(qū)歸晉冀魯豫邊區(qū)管理。太岳區(qū)將下轄各縣分成若干區(qū)管理,趙城縣當時歸二分區(qū)管理。后來,參與到搶運《趙城金藏》的人員主要就來自趙城縣和太岳區(qū)二分區(qū)的黨政軍干部與民兵。
在當時的情況下,要保護好《趙城金藏》,使其免于被日本人搶走,只有轉移出廣勝寺一途。但力空對此還有猶豫,黨組織派人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他決定將《趙城金藏》完全托付給八路軍,托付給黨。
在敵人的眼皮底下轉運四千多卷經(jīng)書談何容易,必須做好周密部署,為此成立了行動指揮部。農(nóng)歷三月十八是廣勝寺舉行廟會的日子,既然日本人要在這一天登塔,就必須在此之前將經(jīng)書轉移出去,行動指揮部決定在這年農(nóng)歷三月十三即1942年4月27日的晚上行動。參與行動的力量,一支進入寺內搶運經(jīng)書,其余嚴密注意廣勝寺周圍日軍據(jù)點的動向,牽制日軍的行動,為搶運經(jīng)書創(chuàng)造條件。
這天晚上,百來號人進入了廣勝寺。親歷此事的太岳區(qū)二分區(qū)基干營一連指導員王萬榮日后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記下了當時的情景:經(jīng)書藏在了飛虹塔二層一個鏤空的大佛像內,這是一個十分隱蔽的藏書地點,王萬榮決定在造像臺基上鑿一個口子,這樣可以保證造像的完整,小口剛一鑿出,就流出了經(jīng)卷,隨后“將經(jīng)卷傳到塔外裝進荊籃,用繩子捆好,然后以班為單位立即撤離,到寺外指定地點集結待命”。
大概在凌晨兩點鐘的光景,道覺村日軍據(jù)點忽然亮起了燈,不久山下傳來了人喊馬叫聲,這時還有七八百卷經(jīng)書堆積在院中,“戰(zhàn)士們打開背包,解下綁腿,每人捆好二十來卷背走,部隊迅速地從寺院消失了”。他們前腳剛走,日軍后腳就闖進了寺中,這時《趙城金藏》已轉移出去了,黨成功從虎口中轉移出稀世國寶。
這晚轉移行動的成功,并不意味著《趙城金藏》從此高枕無憂。日軍對抗日根據(jù)地的掃蕩迫使《趙城金藏》一再走上遷移之路。
1942年5月間,日軍對《趙城金藏》的臨時儲藏地發(fā)動進攻,時任太岳區(qū)第二地委書記兼軍分區(qū)政委史健決定再次轉移經(jīng)書,如此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書整體搬運不切實際,只能化整為零,他要求所有干部都要背上幾卷經(jīng)書,人在經(jīng)卷在,要與經(jīng)卷共存亡。后來,經(jīng)書又一度藏在一個廢棄的煤窯中,當?shù)攸h組織派人冒著槍林彈雨去查看經(jīng)書的安全。
這種漂泊的日子,直到1949年4月30日結束,這一天《趙城金藏》運抵北平圖書館,即今日國家圖書館的前身。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國家組織對《趙城金藏》進行修復,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由國家撥款的大型古籍修復項目”,古籍修復工作者花了近17年的時間完成了4813卷的修復工作,今天它與《敦煌遺書》《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同為國家圖書館四大專藏。
中學課本中的元代雜劇壁畫就出自廣勝寺水神廟
新中國成立后,不僅對《趙城金藏》進行了妥善保護,對于廣勝寺另外“兩絕”也進行了保護?,F(xiàn)在就請跟隨我的腳步來看看廣勝寺的明代琉璃塔和元代壁畫。
上寺標志性的建筑飛虹塔曾是《趙城金藏》臨時棲身的地方。今天見到的飛虹塔建于明代中期,歷時十二年修成,距今有約五百年的歷史。中國的塔一般都以奇數(shù)為層數(shù),飛虹塔有十三層,通高約47米,五顏六色的琉璃燒制成的各種構件將飛虹塔打造得流光溢彩,在南京的大報恩寺琉璃塔于十九世紀中期被毀于戰(zhàn)火中后,也許飛虹塔是現(xiàn)在可見的最美的明代琉璃塔。
離開上寺,往山下走十來分鐘,水神廟進入視野時,耳畔同時響起了泉聲叮咚。水神廟前的這口泉叫霍泉,當?shù)厝朔Q之為“海場”,可見水面之寬闊。北魏酈道元的名著《水經(jīng)注》曾介紹過霍泉。歷史上,洪洞、趙城兩個相鄰的縣為了爭奪泉水而屢起糾紛,清朝官府建分水亭,將水分成十分,七分流入趙城,三分流入洪洞,這樣糾紛才稍得緩解。新中國成立后,趙城并入洪洞,兩縣百姓再也不必為用水而爭奪。
為祭祀霍泉水神明應王,當?shù)匕傩招藿怂駨R。傳說霍泉水神是農(nóng)歷三月十八誕生的,這是廣勝寺在這天舉行廟會的原因之一。今天我們看到的水神廟建筑是元朝中期修成的,距今有七百年左右的歷史。推開水神廟正殿的大門,殿內四壁的元代壁畫撲面而來,在經(jīng)歷了時間的洗禮后,它們依舊光彩奪目。西壁繪制的是向水神求雨的畫面,東壁繪制的是水神降雨的畫面,掌握著興云致雨大權的水神端坐中央,各種屬官圍繞著他,名目繁復的儀仗用具更增添了畫面的威嚴。然而在威嚴波及不到的角落,畫師將身邊的人和事畫了進來——下棋的文士、捶丸(一種類似馬球的運動)的健將、賣魚的小販。
當轉頭離開水神廟正殿時,請注意南壁東側的壁畫,中學歷史課本中介紹元代市井文化引用的壁畫就來自這里。元代雜劇和南曲興盛,民間演藝事業(yè)發(fā)達,各種戲班子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鄉(xiāng)百姓都以看戲為樂。這幅壁畫題記“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告訴眾人這個戲班的臺柱子叫忠都秀,畫面中央的那位就是忠都秀,雖然身穿男裝,實是一位女性,女扮男裝在元代戲壇中十分常見。忠都秀領著十位戲班成員在前臺站好,亮相之后,好戲就要登場。
與水神廟一墻之隔的是下寺。下寺和上寺在歷史上屬于不同的派別,下寺后大殿四壁曾滿繪壁畫,可惜的是,1928年這些壁畫被美國人以低價購得,他們將壁畫從墻上剝下,運到大洋彼岸。幸運的是,同在廣勝寺的《趙城金藏》得到黨的及時營救,留在了它的故鄉(xiāng),留在了孕育它的文化中。
八十年前,八路軍戰(zhàn)士以血肉之軀保護經(jīng)書,八十年后,我們以先進的理念與技術保護古籍與文化遺產(chǎn),讓所有人看見中華文化之美。時移世易,不變的是我們珍視自己文化的信念。(陳彧之)
相關新聞
- 2022-03-18噴:總有一天“噴子”會被他們噴出來的東西淹沒
- 2022-03-17作:各種“狂”的背后,都藏著見不得人的“虛”
- 2022-03-14悔:“悔不當初”或許已無濟于事,“從不后悔”有時卻十分可怕
- 2022-03-11糖:糖因為甜,所以充滿誘惑
精彩推薦
- 特色農(nóng)業(yè)激活鄉(xiāng)村振興新動能——白銀景泰縣采取務實舉措加快特色農(nóng)業(yè)發(fā)展
- 3月17日8時26分張掖肅南發(fā)生5.1級地震 暫無人員傷亡報告
- 白銀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收到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的感謝信
- 共青團蘭州市委攜愛心企業(yè)向防控點捐贈抗疫物資
-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攜手共筑 疫情防線
- 尹弘在黃河流域蘭西城市群甘肅片區(qū)生態(tài)建設專題會上強調 以生態(tài)修復治理為突破口和牽引力 加快城市群培育建設撬動高質量發(fā)展 任振鶴出席
- 平?jīng)鍪袥艽h黨原鎮(zhèn):鏈長制鏈出“幸福路”
- 請轉發(fā)!甘肅省新冠肺炎醫(yī)療救治專家組發(fā)布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