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板凳會”、召開“七點半議事”、開展“板凳夜話”……近日,媒體報道了江西、四川、福建、湖北等地黨員干部入村開展接訪、調研活動的經驗做法。一片空地、幾條板凳,干部群眾圍坐一起,面對面交流,真真切切反映問題,實實在在解決問題。
小板凳搭建起干群溝通大平臺。沒有主席臺、不拿講話稿,晚上議事避開了群眾白天農忙的時間段,“夜話”契合了村民“飯后閑聊”的傳統(tǒng)習慣,給群眾提供了說訴求、提想法的渠道。這是認真調查研究、為群眾辦實事應該有的態(tài)度。
放下了架子,俯下了身子,贏得的是群眾的尊重和信任。當年,彭德懷下連隊視察時,堅持和戰(zhàn)士們一樣坐矮板凳,并告誡身邊人說:坐得高了就看不到士兵,時間長了,就會看不到群眾,就容易脫離群眾。誰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群眾也會和他同一條心。彭德懷的“板凳觀”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革命前輩心中的群眾觀念和公仆意識。
群眾中有大智慧,板凳上有巧辦法。工作中許多“金點子”都是在群眾的小板凳上聊出來的。身為人民公仆,就要站穩(wěn)人民立場,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常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收集基層最全面、最真實、最生動的情況,就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正是靠“蹲下去才能看清螞蟻”的調研精神,跑遍蘭考120多個大隊,找到了治理風沙的良策。“四有書記”谷文昌,與群眾坐一條板凳睡一個屋,端一個飯碗走一條路,全縣60多個村400多名生產隊長,他幾乎都能叫出名字。他帶領群眾治理風沙,注重向群眾學習,最終制服了“沙虎”,筑起了堅固的綠色長城。
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真心實意“坐得下”,群眾才會“愿意說”“說得開”“說得實”。對黨員干部來說,能不能坐下來,能不能坐好,能不能經常坐,是對黨性作風和群眾路線的一次檢驗。心甘情愿“坐得住”,群眾才會把你看作最親近的人、最知心的人。推心置腹“坐得長”,才能緊緊抓住人民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個個問、件件捋,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資料,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找準、抓實、辦好。倘若身到心未到,蜻蜓點水去作秀,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心不在焉應付聽,與群眾交流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與群眾的所思所想不在一個“頻道”上,自然不會得到群眾的認可。
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黨員干部只有堅持腳踏實地、深入一線,拿出把板凳坐熱的定力,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才能把好事辦得更好、實事辦得更實,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席繼明)
- 2023-10-09新官理舊賬是分內事
- 2023-09-04防治“期權腐敗”滋生的土壤 防止形成利益“小圈子”
- 2023-07-07用權豈可無敬畏 心存敬畏,嚴以用權
- 2023-08-16搞“形象工程”終自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