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摯的筆觸為父親畫像 ——安諒紀實文學《從修鞋匠到“鐵裁縫”》讀后
◎蔡央揚
知名作家安諒為紀念父親而作的紀實文學《從修鞋匠到“鐵裁縫”:一位勞模父親的故事》近期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
在本部作品中,安諒的文字一如既往簡潔、精辟、富有哲理性。與他的《明人日記》系列短篇小說相比,本作少了一些精巧的情節(jié)架構,取而代之的是真情流露。安諒對于父親的感情中,混合了思念、敬愛、懷念和愧疚。
安諒用最真摯的筆觸為他眼中的父親畫像:一位勇敢、敬業(yè)、正直、熱情、富有藝術修養(yǎng)的老勞模。14歲時,他趴在火車頂上來到上海闖蕩;他常常在半夜離家去搶修抓斗;他挺身而出阻止了一場械斗的發(fā)生;他教導安諒,“人要管點閑事”;他養(yǎng)得一手好蘭花。就是這樣的人,卻在遭遇多年病痛折磨后過早地離開人世。為什么痛苦偏偏降臨在一個純粹的好人身上?捧讀本書,不禁要發(fā)出這樣的詰問。
最令人難以消解的,是那些曾經(jīng)有過的溫暖回憶,猶如含化了口中的蜜餞,只留下寡味而堅硬的核,不斷刮擦著口腔,提示著那再無法擁有的甜蜜。安諒從父親處得到了沉默但深厚的愛。父親安慰為高考而緊張的安諒,還為了他將發(fā)出聲響的座鐘停掉;父親為他買書、買自行車,哪怕購買這些在當時會造成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父親步行好幾站路探望生病的他,哪怕他當時已經(jīng)是結了婚的大男人。父親蒔弄的花園,在他病倒后逐漸荒蕪;父親拿手的獅子頭的滋味,在他過世后再無人能重現(xiàn)。這些平常的事、平常的物,像一根隱刺深埋在安諒的記憶里,只是在飯桌上看到獅子頭時,在散步時聞見飄來的幽幽蘭花香時,在午夜隱隱聽見老式座鐘的滴答聲時,在全家團聚卻少一人時,狠狠地刺痛他。你曾給了我全世界,世界依舊,你卻不在了。
悔恨和愧疚,也許是每一個人子都曾經(jīng)有過或終將會感受到的情緒。誰在父母關心問候時從不敷衍他們?誰又在父母臥病在床時自始至終守候在床前?誰早早就領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理解了他們沉默的愛?也許在失去后,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安諒在這里寫下他的悔恨和愧疚,他坐在那里,看著父親老去,看著死亡之風逐漸帶走父親的呼吸,而自己什么也做不了。這是每一個人子的無可奈何,這是所有人都逃不脫的宿命。愿你閱讀這本書,早早預見這一切,將你對父母的愛,在還可以表達時盡情表達。
《從修鞋匠到“鐵裁縫”:一位勞模父親的故事》凝結了安諒對父親的陳情、思念、感恩和致敬。愿天下所有的人子,都能從中有所感悟。
相關新聞
- 2020-04-03心不隔離|《島》里島外
- 2020-04-03從另一視角解讀《論語》
- 2020-04-02扶貧文學:敘寫新時代鄉(xiāng)村傳奇
- 2020-04-01一個殺手的“恐妻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