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懶”爸媽 養(yǎng)出省心娃
【基本信息】
書名:《做對“懶”爸媽 養(yǎng)出省心娃》
作者:沈奕斐
書號:978-7-5217-1232-2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2
定價:52.00元
【內(nèi)容簡介】
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問題不斷,從小的細節(jié),到大的是非。簡單粗暴的體罰傷害親子關(guān)系,溫柔的堅持容易憋出內(nèi)傷。而且即使父母說得對,也告訴了孩子應該怎么做,糾錯的效果還是會打折扣。因為父母說得對,跟孩子做得到,并不能簡單地畫等號。頻繁地給孩子講道理糾錯,還可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作為父母,如何有效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助其成長?
優(yōu)勢累積教育法是沈奕斐博士在多年的中國家庭關(guān)系和家庭教育研究的基礎之上,結(jié)合哈佛大學的多元智能概念和猶太家庭教育理念,提出的一套系統(tǒng)、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該方法運用社會學中的優(yōu)勢累積概念,針對中國家庭教育夾在傳統(tǒng)權(quán)威式教育和西方快樂教育之間的困境,在教育學的基礎上,借鑒積極心理學的方法,通過改變家長的認知從而改變家長的情緒和行為,讓父母真正放松下來,享受愉快的親子關(guān)系,重建家庭的和諧。同時促進孩子的個性化成長,找到自我激勵機制。
【作者簡介】
沈奕斐 博士
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家庭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家庭時光社區(qū)服務中心理事長,“能量逗”創(chuàng)始人,中國社會學家庭社會學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學社會性別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哥本哈根大學客座教授。
【精彩書摘】
父母的恐懼源頭:多米諾骨牌邏輯
很多時候,父母不僅找不到真正的問題,還會把很小的問題看得非常嚴重。這種父母往往有一種“多米諾骨牌邏輯”:一個小問題不解決就會引起連鎖反應,最后變成一個大問題。這種邏輯會使得一個很小的問題都讓家長很恐懼,覺得一定要改變!
多米諾骨牌邏輯的典型例子是:上不了好的小學就上不了好的中學,上不了好的中學就考不上好的大學,考不上好的大學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人生就廢了……這在學術(shù)上叫滑坡謬誤,也就是說:上不了好的小學不一定上不了好的中學,兩者之間不是必然關(guān)系。但是父母一旦相信這個邏輯,孩子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了。小學的重要性就在于后面這樣一條邏輯鏈條。
比如孩子出門沒和認識的人打招呼,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打招呼就不打招呼了,但是有多米諾骨牌邏輯的父母會這么思考:他如果現(xiàn)在不會和人打招呼,那以后就不會和別人打招呼,不會打招呼就不會交朋友,不會交朋友就不能和別人很好地交流,那么以后就很難建立自己的人脈,沒有人脈以后工作就會很艱難,工作很艱難就不能成功,不能成功連老婆也娶不到……最后他的人生就廢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太可怕了!所以,不和人打招呼絕對不是一件小事。這時,父母忘了孩子的年齡和具體情況,總之,一定要改變孩子不和人打招呼的情況!因此各種講道理、威脅、交換都開始了,這使得本來只是孩子在某一個年齡段的正常表現(xiàn)變成一個雙方都很有壓力的問題。最后,這成了嚴重的親子沖突問題。
孩子回到家里不愿意馬上做作業(yè),那就休息一下再做好了。但是具有多米諾骨牌邏輯的父母會這么思考:回到家里不馬上做作業(yè),那就會到睡覺的時候才做,這樣就會晚睡,睡眠不足,第二天可能會晚起遲到,上課也會沒有精神,這樣就會被老師批評,被老師批評就更不愛做作業(yè),不愛做作業(yè)就成績不好,成績不好就上不了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學,考不上好的大學就找不到好的工作……他的人生就廢了。所以,這些父母相信:一定要一回家就做作業(yè),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是第一步,這步一定要走好,否則后面就廢了。至于孩子的狀態(tài)、想法、情緒,這些都被忽略了。
凡是具有多米諾骨牌邏輯的父母都會把每一件小事和一個未來的嚴重后果聯(lián)系起來,比如一個小朋友今天玩游戲很開心,那最后一定會網(wǎng)絡成癮;一個孩子今天橡皮掉了,那以后就會不愛惜東西,丟筆、橡皮、書包……鋪張浪費,沒有好的生活習慣,不在乎學習……他的人生就廢了。所以,每個小小的錯誤都不能忍受,一定要糾正,一定要改變!父母的恐懼和焦慮是他們不斷挑剔孩子背后的原因,如果認識不到多米諾骨牌邏輯的可笑,父母就不可能放輕松,就不可能接受孩子成長中本來就會有很多的小問題,不會接受這些小問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掉,不會相信孩子自己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去改變它們。再加上密集母職的榮辱與共文化,父母把每個小問題的改變都看作自己教育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因此,糾錯的力度層層加壓,直到雙方都筋疲力盡。
父母一直在糾錯,一直在批評,甚至頻繁到根本沒有覺得自己在批評孩子,覺得那些“不要”“快點”都是正常的對話,完全意識不到問題。父母對于糾錯已經(jīng)習以為常,偶爾表揚一下孩子,就覺得自己是一個開明、經(jīng)??隙ê⒆拥母改?,但孩子卻沒有這樣的感受。甚至在不斷糾錯幾百遍沒有效果的時候,父母也從來不好好去想想這些問題的背后是什么,也不問問自己是不是方法錯了,是不是根本不是孩子的問題。
相關(guān)新聞
- 2020-05-06極簡生活:為幸福騰出空間
- 2020-04-28秋風平地起
- 2020-04-09濃縮陳鶴琴教育精華
- 2020-04-09系統(tǒng)闡釋金融本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