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鐵生和詰問鐵生
史鐵生去世后不久,有朋友傳給我一個名為“生命”的PPT,打開,里面是史鐵生作品中的精彩片段,配了絕美的風(fēng)光圖片和音樂。我又把它傳給了一些朋友,有朋友說看了很感動。
不過,比起抽離了生境、心境和語境的“語錄鐵生”,我更喜歡在“黑暗的心流”中苦苦掙扎、上下求索、沒完詰問的鐵生。
語錄鐵生是頭頂光環(huán)坐在云端的鐵生,是死了的鐵生;詰問鐵生是穿著不整,喃喃自語,活著的鐵生。
鐵生早期的作品中,求索與詰問似乎還含而不露,那時鐵生在悲苦的命運中還更多地在向外看,證據(jù)是:他懷疑坐在輪椅上的自己,何以能有那么多的“生活”提供寫作的源泉。
后來的鐵生,變成了一個精神世界的探險者。他擁有輪椅的困境,同樣也擁有與輪椅或許無關(guān)的困惑——我們常人也有的困惑。從這一個個困惑出發(fā),鐵生一次次踏上探索的險途,有些時候甚至把自己逼上懸崖。于是,小說家鐵生變成了作家鐵生,作家鐵生變成了思想家鐵生。那些被制成PPT的“語錄”,與其說是他為旅途準(zhǔn)備的干糧,不如說是他在途中用意外發(fā)現(xiàn)的野果釀造的瓊漿。
我不認(rèn)為是因為生命淪陷在輪椅中造就了鐵生。輪椅中的生命多矣,不甘對命運俯首稱臣者也不在少數(shù),海迪姐姐不也同樣在輪椅上寫作嗎?顯然輪椅和寫作并非鐵生之為鐵生的關(guān)鍵因素。
那么,是什么使鐵生成為了《我與地壇》之后的鐵生?我想,早已有一顆種子埋在鐵生身上,等待著發(fā)芽。當(dāng)輪椅成為他的肉體容器,地壇成為他的情感容器之后,這顆種子破土而出了。
這顆寶貴的種子就是“懷疑”。
在我們這一代身上,懷疑是最稀缺的精神特質(zhì),是我們身上最早被扼殺、被湮滅的東西。我不知道它何以能在鐵生身上保存下來,但我肯定,沒有“懷疑先生”的陪伴,鐵生的后半生要淺薄和蒼白很多。
懷疑讓鐵生不肯在既定的說辭,或者所謂的“真理”面前就范。面對那些常人不當(dāng)回事、不以為然、不敢深想、不愿質(zhì)疑的問題,鐵生非要通過自己的詰問、自己的辯駁,纏纏繞繞,曲曲折折,一步步地踏勘,一點點地掘進,最后漸漸進入了精神世界的深處。
我想,鐵生這樣做的時候,并沒有想到所謂的讀者,他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功課。至于拿起鐵生的作品,并且愿意讀下去的人,可能也有著某種相同的需要,至少是也在人生的旅途上感到過茫然無措,也愿意真誠地面對生命。
初次被詰問鐵生抓住心魂,是讀他的《愛情問題》??吹轿恼碌念}目我就吃了一驚:一個深陷輪椅的人,如何談?wù)搻矍??要知道,那時我已經(jīng)創(chuàng)辦了青春熱線,幾乎每一天的電話中都少不了“愛情問題”!
《愛情問題》應(yīng)該歸屬于“隨筆”一類吧,不過我覺得自己仿佛打開的是一本充滿懸念的小說,剛讀就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緊張。這種緊張來源于鐵生的寫法:他在抽絲剝繭地確認(rèn)了“愛情不等于性,性也不能代替愛情,如同紅燈區(qū)里的男人或女人都不能代替愛人”之后,就開始不斷追問:“那個不等于性的愛情是什么?那個性不能代替的愛情是什么?包含性并且大于性的那個愛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許愛情,就是友愛加性吸引?”“愛情既然是一種美好的情感,為什么要專一?為什么只能對一個人?”……
真是較勁哪!性、愛情、婚姻這一團亂麻,被笑為“不能說,不能說,一說就是錯”,而鐵生非要把它們抖落開,逼自己給自己一個能自圓其說的答案。于是,詰問就跟著“懷疑先生”出場了:此鐵生對彼鐵生問難,彼鐵生對此鐵生辯駁。我有時候也會忍不住加入其間,或質(zhì)疑此鐵生的觀點,或?qū)Ρ髓F生的回答搖頭。來來往往中,走完一段不輕松的思想歷程,也看到了一些美麗的風(fēng)景——人類精神追求的美麗風(fēng)景。
鐵生最重要的作品,都帶著詰問的色彩,比如他的長篇小說《務(wù)虛筆記》。我已然記不清小說的情節(jié)了,只記得讀時同樣也有一種心理上的緊張。我想這種緊張與情節(jié)完全無關(guān),而與鐵生在小說中借著人物去探討的問題有關(guān),那些問題都是“令人迷惑而激動”的。
直至鐵生去世,我才開始讀他的晚期作品《病隙碎筆》,雖然它早就在我的書架上。沒想到,我又遇到了詰問鐵生,而且是更加沒完沒了詰問的鐵生。我與我,我們、你們和他們,天堂和地獄,殘疾和愛情,生活的路途與創(chuàng)作的意圖,人性與神性,肉身與靈魂……我想,在透析的日子里,鐵生腦子里恐怕充滿了問題,這些“碎筆”便是他的提問與回答。
鐵生最后一部作品是《扶輪問路》,一個“問”字,就知道詰問一直伴隨著鐵生走向生命的終點。向生命的存在提問,或許就是鐵生后半生的基本姿態(tài)。
如果有好事者對鐵生的作品作一個句型分析的話,我相信,其中的問句一定所占比例甚大,而且正是這些問句在推動著文字的發(fā)展,也是這些問句在推動著鐵生的生命發(fā)展——不是推向生命的長度,而是推向生命的深度。
再讀鐵生,我忽然意識到,偉大的作家,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心理治療家,一定不是那些自以為掌握著人生真諦、世間真理,要拯救人類的人,只有那些面對真實的世界、真實的自己,充滿了困惑卻又不甘心,偏要苦苦掙扎、上下求索、沒完詰問的人,才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有價值的思考和啟迪。如鐵生清楚地說過的:“作家絕不要相信自己是天命的教導(dǎo)員,作家應(yīng)該貢獻(xiàn)自己的迷途。”
鐵生逝世10年,適逢庚子大疫,全球動蕩不已。疫情帶來的恐慌和不確定性,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的洶涌信息,都讓人們的情緒更加動蕩不安。面對復(fù)雜多變的世界,有些人變得更加謙卑,不斷地觀察、思考與對話,有些人則變得更加執(zhí)拗,鉆在信息繭房里一次次地確認(rèn)自己信奉的真相或真理。不知道若是鐵生活著,會發(fā)表怎樣的見解呢?以我看,他還是會詰問不已。
鐵生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殘缺的。而我想,這個世界也永遠(yuǎn)充滿不和諧。殘缺的個體生命與不和諧的世界相遇,自然會不斷產(chǎn)生矛盾、痛苦、糾結(jié)和困惑。否定這些內(nèi)心沖突,消滅質(zhì)疑、求索和詰問,真的就歲月靜好了嗎?我是不相信的,正如我相信不再詰問的鐵生,不會寫出《我與地壇》《務(wù)虛筆記》。也許,鐵生教給我的,就是通過直面困惑,通過質(zhì)疑與詰問,讓心靈慢慢地變得深沉、博大和豐盛,那才是生命的最美麗的果實。
陸曉婭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年12月29日 11 版
相關(guān)新聞
- 2021-01-06《中國—哈薩克斯坦友好關(guān)系發(fā)展史》《中國—塔吉克斯坦友好關(guān)系發(fā)展史》中文版首發(fā)式在蘭州舉行
- 2021-01-06盲文圖書:溫潤里透出光芒
- 2021-01-06木心的前半生,年輕的文學(xué)“魯濱遜”
- 2021-01-04走近日歷書:看得見傳統(tǒng),留得住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