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如何給宋詩做注腳
楊志賣刀 王弘力/繪
郵票《斗法車遲國》
古代詩文注釋,按一般通則,名物、典故等,當(dāng)然得往上追根溯源,這樣方能說明來歷,讓人領(lǐng)會詞語本來含義及事物原初的情景。但我們也常常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在古詩文注釋中,讀到一些得自《詩經(jīng)》甚至《易經(jīng)》等遙遠(yuǎn)古籍的引證,可對理解眼前的文字,幫助并不顯著,依然看不出該字句或典故真正切實意思,這就有些無可奈何。
讀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我居然見到一些注釋,取材后于詩詞的年份甚至?xí)r代,大感驚異。不往更上走,可以理解,可從后代取材,注釋前朝,不曾想到,不敢想。舉個例子,宋代思想家李覯,寫了一首不錯的詩《鄉(xiāng)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還被暮云遮。
詩意雖然易懂,但內(nèi)涵略微曲折。對最后一句,錢鍾書加有一注。他先舉了范仲淹《蘇幕遮》詞中:“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及歐陽修《踏莎行》詞里“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等名句,認(rèn)為這是一種寫法,即“天涯雖遠(yuǎn),而想望中的人物更遠(yuǎn)……”另一種寫法,是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yuǎn)。他舉的例證,卻是后于宋朝的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混江龍”中的曲子:“隔花陰,人遠(yuǎn)天涯近。”
王禹偁是宋代的有名詩人。他有一首《村行》,前面四句是這樣的:
馬穿山徑菊初黃,
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
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詩中的“數(shù)峰無語”讓錢鍾書下了一不短的注釋:“按邏輯說來,‘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題總預(yù)先假設(shè)著肯定命題。詩人常常運用這個道理。”這話怎么說:“山峰本來是不能語而‘無語’的,王禹偁說它們‘無語’或如龔自珍《己亥雜詩》說:‘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并不違反事實;但是同時也仿佛表示它們原先能語、有語、欲語而此刻忽然‘無語’。這樣,‘數(shù)峰無語’、‘此山不語’才不是一句不消說得的廢話。”也就是說,說山峰“無語”,含著它原本是“能語”的基本邏輯。其實,在我們了解的修辭手法中,將這一招稱為“擬人”,把并不能言的山峰,想象比擬“它”如人一般能思可言。有趣的是,錢鍾書在給此詩注釋時,用的是遠(yuǎn)遠(yuǎn)后于宋朝的清代大家龔自珍的詩句為證。因為龔自珍的詩句,恰好與王禹偁的用法有一致的地方。
宋代呂南公,寫了一首《勿愿壽》的詩。其中有訴說窮苦人晚年可憐情狀的詩句:
西家老人曉稼穡,
白發(fā)空多缺衣食。
兒孱妻病盆甑乾,
靜臥藜床冷無席。
下面注釋,居然有這么幾句:“從《西游記》第四十四回所謂不是‘長壽’而是‘長受罪’這個新角度去寫。”《西游記》中,唐僧一行路過的車遲國,有妖魔作怪,讓一批僧人怎么也死不了,只能給它們辛苦勞作。孫悟空打趣說:“你卻造化,天賜汝等長壽哩!”那些僧人說:“老爺呀,你少了一個字,是‘長受罪’哩!”“長壽”“長受”,取其諧音。錢鍾書熟讀舊小說,此時感覺呂南公詩中描述情形,正與這部明代小說中僧人回答孫悟空的話相合,便立即拉出來作注,實在不僅是打破時空還能夠別開生面。
宋人孔平仲有《霽夜》一詩,前面兩句:“寂歷簾櫳深夜明,搖廻清夢戍墻鈴。”錢鍾書在此下注:“城墻上看守人搖的鈴;古代守夜不但‘擊柝’,而且‘鳴鐸’,《西游記》第五十二回所說:‘又有些該班坐夜的,滌滌托托,梆鈴齊響。’”再次拿明代的《西游記》來為宋詩作注。
蘇軾在宋代,是文壇領(lǐng)袖。他不僅詩詞書畫,造詣深厚,引領(lǐng)群倫,尚能開疆拓土,獨領(lǐng)風(fēng)騷。譬如錢鍾書說他:“在風(fēng)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而且在他的詩里還看得到宋代講究散文的人所謂‘博喻’……”這“博喻”為何?前朝各代似乎少有,錢鍾書干脆拉個晚于宋朝的外國人來相較:“或者西洋人所稱道的莎士比亞式的比喻”,即“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象來表達(dá)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tài)。”這樣解讀似乎還不夠充分,錢鍾書還有一比:“這種描寫和襯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舊小說里講的‘車輪戰(zhàn)法,接一連二的搞得那件事物應(yīng)接不暇,本相畢現(xiàn),降服在詩人的筆下。’”蘇軾的這種藝術(shù)表達(dá)手段,后世作品中,因為說書者為吸引人的需要,舊章回小說中運用頗多,所以用此舉證;外國作品中,剛好現(xiàn)成是人們概括莎士比亞式的特色手法,也就不管時間后于宋朝,空間遠(yuǎn)隔千山萬水,順手牽來,為中國大詩人助一臂之力。
宋人曾幾在一首詩中有句:“千里稻花應(yīng)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錢鍾書在注釋中,首先征引了唐人劉媛《長門怨》中的句子:“雨滴梧桐秋夜長,愁心和雨斷昭陽;淚痕不學(xué)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借以說明曾幾詩句的意味。還進一步說:“元人白仁甫的‘梧桐雨’第四折后半折尤其把這種情景描寫個暢。”也就是說,元代人的曲子,最能夠表現(xiàn)這句宋詩的情景,所以就拉它上來印證一下。
宋人江端友的詩集已經(jīng)失傳,可是錢鍾書還是從當(dāng)時人筆記、詩話中,尋出刻畫官場丑態(tài)的一首《牛酥行》選入。“牛酥”應(yīng)該是一種點心。該詩詳細(xì)敘述了一位官員,為了巴結(jié)當(dāng)朝皇帝寵幸的太監(jiān)梁師成,親自煎制出“牛酥百斤”,“倍道奔馳”送去家里。不料看門人不屑地說,前面有人不僅早早送來,還比你送的多幾倍;還有送來的用漂亮華彩的漆桶裝著。你這東西不僅少,還只是拿青紙包了一下。此官員感到羞慚,想著爭取“努力明年趁頭市”。
錢鍾書選中此詩,是因為“所諷刺的事情也好像前人詩里沒寫過。”在注釋中,錢鍾書有這樣一節(jié):“這兩首詩可以和宗臣《宗子相集》卷七《報劉一丈》、李伯元《官場現(xiàn)形記》三編卷二十五《買古董借徑謁權(quán)門》合看,分別揭露了宋、明、清三代權(quán)貴們納賄的丑態(tài)和不同方式。”宗臣是一位明代學(xué)者,他的這篇《報劉一丈》也很有名,內(nèi)中對當(dāng)時官場形態(tài)進行了犀利刻畫,文章還被選入有名選本《古文觀止》;李伯元是清代作家,長篇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是他創(chuàng)作的一部著名的諷刺作品。為了給宋代一首詩注釋,錢鍾書從后世的明、清兩代,各列出一篇(部)作品舉證。大約因為這種風(fēng)習(xí)連綿不絕,后代可以證實前朝所為。
還有更精彩的。大詩人陸游的《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一詩,前四句為:
鐵馬渡河風(fēng)破肉,
云梯攻壘雪平壕。
獸奔鳥散何勞逐,
直斬單于釁寶刀。
“釁”(簡寫作“釁”)這個有點特別的字,古漢語字典介紹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把牲畜的血涂在新的器物上。錢鍾書嫌不夠明晰,直接用上了“《水滸傳》第三十回:‘刀卻是好刀,到我手里,不曾發(fā)市……先把這道童祭刀’,這幾句話可借作‘釁’字的解釋。”宋人詩句,直接用明人小說解讀。在錢鍾書看來,只要能說清字句,后代作品也無妨利用。
錢鍾書真不僅以后代證前朝,還多拿古人眼里“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說來印證。錢鍾書的做法無疑給后人以啟發(fā)。當(dāng)然,要想做到如此,前提是你得多讀,融會貫通,方能使胸中有萬千溝壑,方可言云卷云舒。(楊建民)
相關(guān)新聞
- 2021-01-11科普閱讀與出版的黃金年份
- 2020-12-09給孩子看看一個可愛的孔子
- 2020-11-26《木蘭辭》擬聲詞的“譯”聞趣談
- 2020-11-24教人成材,閱讀先行:外國名著的閱讀新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