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一次重組中國文化元素的試驗
每個人心里都藏著一個桃花源。近日,作家何殤出版了玄幻小說《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以40萬字的體量架構出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桃花源”,為“桃花源”延伸出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
投資煤礦失敗的馬龍正到處躲債時,得知自己的奶奶突然生了一種奇怪的肢體會“石化”的重病,并在臨終前告訴了馬龍她的神秘身份,讓馬龍幫助她去實現一個久埋心底的愿望,從而使馬龍開始走上了到琉球海底等神秘之地探險的道路。在探險的過程中,馬龍接觸到了各種隱藏在中國文化元素后的故事,最終抵達心靈上的桃花源。
作者何殤說,桃花源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先人避秦亂,離開王土,躲進了無人知曉的武陵秘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世界之大,總有王的黑手探不到的地方,那就是人間樂土。既然有人可以進武陵山中躲避,那就有人前往高山、密林、地穴躲避,也可能去東海島上躲避。在何殤的《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中,徐福以替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為名,帶領自己的族人,前往海上尋找安寧極樂之所。在小說里,他們到了“平原廣澤”后繼續(xù)往南,到了琉球群島。隨后,又找到了姆大陸遺跡,并在其基礎上建造了自己的陵寢。“長生”在我們的文化里,其實意味的是“逍遙”,指身體不受羈絆,心靈自由放逸。實現身體和心靈雙重自由的地方,就是陶淵明對桃花源的想象和定義。
《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是何殤“桃花源”系列中的第一部,還有更多的場景正解鎖中,目前,他對于第二部的構思是去桃花源本部——武陵,馬龍將會遇到第一部出現過的木德的后人,還會探索到上古靈山十巫遺跡和長生不老的奧秘,故事也將如第一部一樣龐大。
未解之謎新詮釋
《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里蘊含了非常多的中國文化元素,如“焚書坑儒”、“五德始終”、“徐福東渡”、“海上仙山”等始于中國古代典籍或傳說,至今仍影響深遠的內容,對于中國歷史、神話中很多未解之謎,何殤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為何如此偏愛這些文化元素?何殤說,自己生長在晉陜蒙三地的交界處,當地民風淳樸,文化雜糅,對萬事萬物呈開放態(tài)度,有太多神狐鬼怪的傳說,在這種神秘文化的環(huán)境和氛圍里長大,加之自己是射手座,興趣特別廣泛,讀書類型非常雜,平素尤其喜歡歷史,正史以外,會翻閱一些野史筆記。筆記里除了歷史掌故以外,還有大量鬼神仙怪、奇聞異事和鄉(xiāng)野傳說。如果說正史記錄的是歷代官方媒體的頭條重大新聞,那筆記就是各種小報的花邊新聞,它們共同構成了“帝國的陰陽兩面”。它們之間的不同、不符和矛盾,構成未解之謎,讓人疑惑的同時,也給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間。
由此也產生一個新的問題,這些中國文化元素由來已久,大眾也有相對固定的認知,重新解讀是否會讓很多墨守經典的讀者難以接受?
對此,何殤表示:“我在創(chuàng)作《桃花源密碼》時,定了三個原則:1、不與已知的歷史事實產生沖突;2、所有的現象在理論上遵循科學規(guī)律;3、風土人情基本與現實相符。”比如書中關于琉球國的歷史,幾乎全都是真實的,甚至其中的部分人物,在現實中都有原型。而關于徐福和秦始皇的傳說,也是在現存史實和傳說基礎上的升級發(fā)揮。姆大陸移民的傳說,在環(huán)太平洋各地,不論東亞、南亞還是南美,都有相關的一些傳說和文化遺跡,小說借用了這些傳說,而非完全虛構。何殤說:“我所有的‘腦洞’都開在歷史模糊不清、缺乏細節(jié),或者說無法證偽的地方。”
“神話是先民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沒有必要用先民的想象來限制當代人的想象,用先民的創(chuàng)造遏制我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何殤表示,作為寫作者,唯一擔心的是自己寫得不夠好,并不奢望讓所有人都接受自己的想法。
重組中國文化元素
有趣的是,在小說中,不但中國文化元素有了新的詮釋,而且還被作家串起來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正如《當代》雜志編委徐晨亮評價,這是一次中國文化元素的重組。
何殤統(tǒng)計了一下,《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涉及至少13個中外知識點,包括五德始終、西王母長生不老藥、瀛洲海島、徐福東渡、東方朔《海內十洲記》、鬼谷子、桃花源、上古炎黃和蚩尤傳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琉球古國、姆大陸文明、阿茲特克文明、日本妖怪文化……其中中國文化元素部分是創(chuàng)作的重點。
何殤是這樣組織這些文化元素的:《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以琉球國為基點,聯(lián)系徐福東渡的故事,引出長生不老藥和瀛洲仙島,再根據傳說,推導出秦始皇與徐福的關系以及徐福所代表的“五德”力量,追溯“五德終始”的脈絡,以及上古炎黃和蚩尤的戰(zhàn)爭神話,得出“五德”的源起和所代表的意義,解釋了在戰(zhàn)國紛爭中屢屢現身的“鬼谷子”,并由此聯(lián)系到“姆大陸”傳說,虛構了徐福東渡后無人知曉的歷程和拯救琉球國的“海上神兵”。并據此合理推測“五德”后人的走向——不同的避世之所“桃花源”。
何殤認為,中國的神話和歷史是分不開的,上古的歷史與神話甚至已經完全混淆,研究歷史不可避免要觸及到神話。而中國神話其實并不像古埃及、古希臘、羅馬或印度神話那樣有系統(tǒng)的譜系,而是呈現一種破碎、雜亂和互相矛盾的形態(tài)。簡單劃分,昆侖神系和蓬萊神系就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神話系統(tǒng),如今雖被雜糅在一起,但只能保持碎片化形態(tài),無法形成有機內在結構。這個原因非常復雜,其中歷代政權的“焚書”行為應該算是重要的原因。神話人物和故事之間有大幅留白,也給作家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空間。(作者:蔡岫)
相關新聞
- 2021-01-11追記美好的成長之路——讀孫衛(wèi)衛(wèi)《少年故事》
- 2020-12-31《下里巴蟲》:手機鏡頭里的昆蟲記
- 2020-12-24《下里巴蟲》:手機鏡頭里的昆蟲記
- 2020-12-14柔肩擔大義 秦錦屏戲劇文學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