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指標能否稱出網絡文學的“斤兩”
2021年年初,《2019-2020年度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評估報告》發(fā)布,嘗試采用用戶評論大數據和“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技術,量化評估網絡文學IP及其影視改編作品,建立一套關于“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評估”的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推出“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表”。這套評價體系以主要網絡視頻平臺上熱播的、可獲得有效評論的47部影視劇為例,采集了4100萬條用戶評論,在“社會價值”“藝術品質與體驗”兩個一級指標下分出“個體激勵”“史實史觀”“人物”“文筆”“角色”“題材”“劇情”“視覺呈現(xiàn)”“作者”“導演”等29個二級指標,實現(xiàn)了對網絡文學作品及其影視劇改編的量化分析評價。
《報告》的出爐回應了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對建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呼聲,作者有效運用了讀者反應批評的方法,通過網絡用戶評價大數據的處理與分析,構筑回歸方程,得出網絡文學改編潛力計算公式,力圖使網絡文學評價數字化、客觀化,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的文學變成讀者的文學,讀者變成客戶,文學作品變成文化產品
在文學研究中,計量分析有效地克服了研究中感覺、印象的偏差,為文學評價的科學分析提供了量化依據?!秷蟾妗贩从沉司W絡文學更注重讀者閱讀體驗的現(xiàn)實:作者的文學變成讀者的文學,讀者變成客戶,文學作品變成文化產品。其指標選擇與分析評價也是切中網絡文學現(xiàn)狀的,如作者認為從網絡文學“強主角”的特點看,能否成功塑造關鍵人物,并表現(xiàn)出對個體的正向激勵作用,是決定一部網絡文學作品成敗的關鍵。
對于網絡文學來說,榜單并不陌生,有人氣榜、月票榜、新人榜,有網絡作家富豪榜。這些榜單有的是通過數據統(tǒng)計產生的,有的是人工投票的結果。這些榜單對擴大網絡文學影響,推進網絡文學經典化具有重要意義。在認識通過數據計量分析建立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潛力表這項工作意義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這種評價方法的問題與局限性。
文學創(chuàng)作是個人經驗、情感的表達,高度個性化。文學作品又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評論者對文學作品的評論分析,首先是從閱讀印象入手,在此基礎上再依照相應的文學理念進行解讀分析。量化數據分析的偏差在于,它掩蓋了讀者對作品的感受,通過“脫水”處理后的數據沒有感情,沒有溫度,只有冷冰冰的原則,數據相同的作品給讀者帶來的閱讀差異并未清晰地呈現(xiàn)。
《報告》在“社會價值”中分出“國家認同”“社會影響”“個體激勵”“基礎價值”“史實史觀”“文化認知”等二級指標,這是對傳統(tǒng)文學批評中“思想標準”的細化,將“個體激勵”放在突出地位,強調網絡文學作品在讀者閱讀體驗上的正向思想驅動作用。這固然是網絡文學的特點,但過于突出“個體激勵”,可能就忽略了網絡小說中廣闊的精神原野,忽視了超脫于核心價值之外的思想、情感與趣味。
在“藝術品質與體驗”中分出“原創(chuàng)”“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文筆”“編校”“作者”“更新”等指標,是在傳統(tǒng)小說三要素基礎上的擴展,將原創(chuàng)放在首位,體現(xiàn)了網絡文學對創(chuàng)意的重視。其不足是將作品的評價簡化為幾個要素,失去對作品藝術豐富性的展開,既有類似“想象力”“人性”“風格”“個性化”“邏輯性”“感染力”這些傳統(tǒng)文學評價維度的缺失,也有“腦洞”“二次元”“融梗”“代入感”“爽”“硬核”“甜寵”“金手指”“違和”這些網絡性評價的缺失。對二級指標根據其語氣強烈程度進行正、負、中三種評分,其評價是簡單的。正向的評價程度也是有差別的,中性的評價也不都是一樣的,評價的角度、側重在這樣的評價中看不到。
從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來看,那些優(yōu)秀作品得益于傳統(tǒng)文學的滋養(yǎng),模仿過去偉大的詩人和作家,并且同他們競賽。從評論的角度來說,追根溯源,明晰作品文學流脈的分析,只有那些視野開闊、飽讀古今中外經典文學名作的專業(yè)讀者才能實現(xiàn)。對于作品在藝術上的傳承,網絡小說既有類型文的套路運用,也有通過融梗的方式對情節(jié)、片段的挪用,還有高級的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造。這些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間千絲萬縷、形態(tài)各異的關聯(lián)、融合與超越,是無法用數據統(tǒng)計的方式來呈現(xiàn)的。
在判斷中享受,在享受中判斷,這一類讀者的評價最有價值
《報告》意在凸顯讀者評價的主體地位,與專家評價形成補充。從這個意義上說,《報告》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其進行的嘗試有價值。我們需要討論的是,這樣的評價體系對當下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什么導向?
德國讀者反應批評理論家堯斯認為,文學的歷史是一種美學的接受和生產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在文學文本通過讀者的接受、批評家的反思和作家自己的重新生產而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化當中進行的。網絡文學讀者的接受是有價值的,這種讀者的接受只有上升到理性層面,在理解之上批判,與網絡作家互動,從而讓作家通過再生產實現(xiàn)對自身寫作的超越,網絡文學的寫作水平才能越來越高?!秷蟾妗穼W絡文學影視改編潛力分析是平面的、認同的,而非反思批判性的,其對讀者接受進行了歸納分析,但缺少對讀者認知的引導和提高,也沒有對網絡文學的批判。網絡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互動對網絡文學的發(fā)展非常重要,正因為有一批熱心的讀者,有一批有見識力的讀者,才能讓網絡文學不斷提升,《報告》沒有反映出文本與讀者相互作用的過程。從閱讀的角度來說,批評家也是讀者,批評家作為讀者與作者的互動,對作者的寫作起到的影響作用與普通讀者不同。
《報告》以讀者評價為基礎,將讀者置于同一層面,忽視了讀者的性別、年齡差異,以及讀者判斷的高下與有效性。歌德曾談到有三類不同的讀者:第一類是有享受而無判斷,第三類是有判斷而無享受,中間那一類是在判斷中享受,在享受中判斷,這一類讀者的評價才最有價值。
拿《慶余年》來說,讀者評價的差別很大,以知乎上的評價為例,迥然不同甚至兩極對立的評價如此鮮明:有的說文筆美妙,善于烘托氣氛,有的說情節(jié)離譜,邏輯有硬傷;有的說腦洞大開,有的說人物符號化;有的說作品追求高雅格調和主題,有的說沒有文學價值但符合市場需求。在某種意義上說,《慶余年》改編的成功不是因為符合某些標準,而恰恰在于超越了某些標準而呈現(xiàn)出復雜的矛盾張力,這些矛盾的存在讓讀者為之著迷。
網絡文學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學,網絡文學的路在何方?《報告》默認了將讀者的評價與喜好當作評價網絡文學的標準,而沒有深入研究網絡文學的寫作規(guī)律,其與時代精神的關切,其內在藝術發(fā)展的暗流,其與讀者互動的商業(yè)規(guī)律,其面向未來的可能性。這些需要借助專業(yè)批評的力量,需要在開放的思維視野中展開,而不能局限在有限的指標體系之中。讀者用戶的評價是《報告》的立足點,當以讀者為中心的評價成為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潛力的標準時,難免會讓網絡文學陷入為了商業(yè)利益一味迎合讀者口味,對作品的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不夠重視的局面,不利于網絡文學的多元發(fā)展。有些作品對傳統(tǒng)敘事方式的運用與改造,對時代的關切與人性的洞察,對人性、的透視與反思,這些寫作經驗需要越過固化的“指標體系”深入探討。
《慶余年》改編的成功恰恰在于超越了某些標準而呈現(xiàn)出復雜的矛盾張力。圖為網劇劇照。資料圖片
相關新聞
- 2021-04-19從“網絡作者”到“網絡作家”,多了精神性追求
- 2021-03-30網絡文學“百年百部”系列活動啟動
- 2021-03-08網絡文學“百年百部”系列活動啟動
- 2021-01-11行業(yè)自律推動網絡文學發(fā)展(文化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