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宮紀事》劇照 資料圖片
身姿婀娜,面容俊秀,云髻輕挽,在鼓樂聲中她們踏歌而舞、綠帶飄飄,仿若永樂宮壁畫中神采照人的玉女走出來一般。近日,舞臺劇《永樂宮紀事》在山西大劇院上演,首次通過藝術形式再現(xiàn)了我國文物搬遷史上的奇跡——歷時10年的“永樂宮搬遷”。
在現(xiàn)實與虛幻的交織演繹中,《永樂宮紀事》讓一段歲月塵封的往事徐徐展開。20世紀50年代中期,為了根治黃河水患,解決防洪、灌溉、發(fā)電等各方面的問題,三門峽水庫開始興建,而永樂宮所在的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zhèn)正處于工程淹沒區(qū)。
“永樂宮壁畫的繪制方法,代表了元代時期美術繪畫水平的鼎盛時刻。”運城市芮城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輝說。永樂宮所繪精美的大型壁畫不僅是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巨制。它題材豐富,畫技高超,繼承了唐、宋以來優(yōu)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壁畫風格,讓無數(shù)遠道而來的游人嘆為觀止。
水庫修建迫在眉睫,文物保護利在千秋。經(jīng)再三考慮,國家決定對永樂宮進行整體搬遷??辈?、測繪、設計、選址、臨摹、加固、揭取、遷運、復建,這一干就是十年。資金短缺、技術難度高是當時面臨的主要困難。當時國內國外都沒有現(xiàn)成經(jīng)驗可以借鑒,請的“洋”專家要價貴且沒有十足把握,國內專家只好自力更生。參建人員大膽實踐、土洋結合,終于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壁畫拆卸、搬運、裝修方法。
如今,永樂宮里有一個“永樂宮拆移展覽室”,里面陳列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工具:如中間裝著齒輪的“椅子”、帶著鋸條的“磨盤”、改造的鏟子鐵鍬等。這是由于涂抹繪制在泥沙上的壁畫結構脆弱、極易損壞且壁畫人物密集,規(guī)則切割會破壞最精細的臉部,現(xiàn)成的工具無法實現(xiàn)壁畫搬遷,參建人員只好自己改裝。正是靠著這樣的一股韌勁,從搬遷到最后的重建,一磚一瓦,一榫一卯都沒有丟失或損壞,整個過程實現(xiàn)了零失誤。重建后的永樂宮不但建筑風格保持了原來的風貌,復原后的壁畫也保持了本色,完好如初。
導演左青說,創(chuàng)作團隊用歌劇講《搬遷風波》,用蒲劇講《純陽殿夜話》,用舞劇的形式講述最美的那幅壁畫《朝元圖》;又用絳州鼓樂講整個搬遷過程;用音樂劇講當時青年一代,也就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那些人甘于奉獻的家國情懷;還用話劇的形式引申出黨為了保護永樂宮所作出的犧牲和貢獻。
《永樂宮紀事》創(chuàng)造性地將蒲劇、歌劇、舞劇、話劇、音樂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同時,還將珍貴的永樂宮壁畫與現(xiàn)代聲光電等舞臺技術有機結合,營造出絢麗多彩的舞臺效果。
永樂宮整體搬遷建筑約15公頃,壁畫1005.68平方米,留存手稿20000多頁,參建人員在艱苦漫長的遷建過程中邊研究邊實踐,攻克了諸多難題,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以最低的保護費用、最高的保護標準,最大限度地完成了對永樂宮的全面保護任務,為古建筑、壁畫易地保存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和技術借鑒,為古代壁畫的修復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其體現(xiàn)的創(chuàng)新精神、敬業(yè)精神、工匠精神,值得人們永遠銘記。
夏日炎炎,走在永樂宮中,古樸渾厚的美感讓人心曠神怡。近年來,運城市積極探索和實踐文物保護活化利用,《永樂宮紀事》就是嘗試將藝術與歷史相結合,讓美麗的壁畫走出永樂宮,讓更多的人了解永樂宮,走進永樂宮。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王志峰說:“我們希望探索和實踐用藝術的方式講運城故事,講山西故事,講中國故事。”
相關新聞
- 2021-07-29以《千頁書》越過時間的長河
- 2021-03-31【專題】2021北京圖書訂貨會優(yōu)秀圖書精品展
- 2020-05-11【回放】2020年“書香隴原”全民閱讀活動啟動儀式
- 2019-04-30【專題】《地鐵上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