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萌萌
“博大精深”常常被用來形容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漢字、詩詞、節(jié)氣以及建筑等元素都可以從不同角度生動詮釋這一成語的豐富內涵。不少圖書嘗試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分支切入,用喜聞樂見的方式把組成中華文化的精華元素講透,同時與其他文化要素串聯(lián),共同勾勒出一幅輝煌的文明畫卷。
從漢字中感悟中國文化精髓
漢字為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條件,也見證并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
作為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字中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中國字是記錄中華民族生產、生活、思想、審美和情感的載體。正如人們常說的“字如其人”,中國字與中國人高度合一,中國字往往是一個人學養(yǎng)、胸襟、氣度、人格的展現(xiàn),也蘊藏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吨袊?nbsp;中國人》(山東友誼出版社)以漢字為切入點,圍繞“自律助人”“孝老愛親”“服務利他”“節(jié)儉綠色”“共建共享”“和合大同”6個主題,精選與之對應的107個漢字,每個主題選擇17-18個漢字,并配以含有歷史典故的優(yōu)美國風散文,讓讀者在品讀中國文字的同時,重溫人文經典,探尋中國精神。
以《孝老愛親》篇為例,“孝悌友,老少敬,愛養(yǎng)親,敦慕尊,諫戒讓,家順昌”,通過三字的歌謠將107個漢字連綴起來,形成了一首文氣調暢、音韻合轍、朗朗上口的“百字歌”,也勾勒出“中國字”背后“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字 中國人》不是一本簡單的識字書,而是一部用中國文化連接中國字和中國人的著作,幫助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重新發(fā)現(xiàn)、認識、傳承中國人應有的志氣、骨氣與底氣。
“讀書必先識字”,無論是對剛剛發(fā)蒙的孩子,還是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的外國朋友,先識得中國字,然后才能登堂入室,才能領會中國文化之美,也才能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作為對外文化交流橋梁,《中國字 中國人》一書推出了英文版,在確保翻譯準確性的基礎上,英文版對書中的相關傳統(tǒng)文化概念進行了更通俗的英文闡釋,以便海外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與中國人。
品讀古詩詞中的審美情韻
如果說單個的方塊字可象形,也可表義,那么由幾個字組成的一句詩則蘊含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唐宋詩詞就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盡管時隔1000多年,仍以其強大的藝術魅力吸引著我們,給我們以精神的熏陶和藝術的享受。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要閱讀和鑒賞唐宋詩詞,首先要懂得其語言。如果由于語言方面的阻礙,讀不懂唐宋詩詞,當然就談不上理解和鑒賞。唐宋詩詞的語言不是一般的語言,而是藝術的語言,為了增強詩詞的藝術表達力和感染力,唐宋詩詞有自己獨特的語詞,獨特的句法和語序,獨特的表達方式。所以,即使能讀懂唐宋時期一般的古文,也未必能讀懂唐宋詩詞。這就需要我們對唐宋詩詞的語言藝術進行研究,本書就是為此而寫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蔣紹愚在《唐宋詩詞的語言藝術》(商務印書館)前言中明確了寫作的初衷,書中記錄了作者對近年來在閱讀唐宋詩詞時關于其語言藝術的心得體會,也能幫助普通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古典詩詞,進而理解偉大詩人、詞人自由的靈魂,以及那個時代的浪漫與苦悶。
闡釋中國詩意生命美學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即使在今天已經脫離農業(yè)社會很久的快節(jié)奏生活中,這首《節(jié)氣歌》依舊膾炙人口。
大多數(shù)人也許并不知道,在現(xiàn)代國際氣象學界,二十四節(jié)氣的地位崇高,被認定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16年將二十四節(jié)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認為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
古人以一雙慧眼和一顆細膩的心,觀花開花落、燕來燕往,總結出了博大精深的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其中有亙古不變的宇宙天象,有應時而變的物候現(xiàn)象,有自然萬物的交疊更替,宏大與精微極其奇妙地交融在一起?!抖墓?jié)氣七十二候:中國人的詩意生命美學》(中信出版集團)包含72篇細致挖掘物候之美的隨筆,及140余幅系統(tǒng)描畫天地之變、四季之變、生命之變的中國抽象繪畫,共分春、夏、秋、冬4個章節(jié),圖文合體對節(jié)氣和物候逐一進行詮釋,講述中國人的詩意生命美學,闡釋中國古老智慧,經歷了千年歲月而依舊生動鮮活。
如果想穿越回古代感受古人依據歲時生活的真實圖景,《敦煌歲時節(jié)令》(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將帶給讀者沉浸式體驗。千百年來,敦煌的畫師們將自己的日常生活畫進壁畫,其中“歲時節(jié)令”的內容更是豐富多樣:清明游春,夏至祈雨,處暑納涼,小雪飲酒……如今,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將“敦煌”與“歲時節(jié)令”兩相結合,在《敦煌歲時節(jié)令》一書中重現(xiàn)敦煌古代生活圖景,使古老的、看似遙遠的敦煌文化煥發(fā)了新的生機。
探尋建筑中厚重文化內涵
榫卯結構、雕梁畫棟、重檐歇山、五脊六獸……這些與中國建筑有關的詞語對我們來說也許并不陌生,但是卻總遇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尷尬。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綿延不斷、一脈相承的建筑文化體系,中國建筑以上下5000年華夏文明為依托,發(fā)展出獨具特色的脈絡,其背后既是中國文化的厚積沉淀,更是先人智慧的巧思凝練,同時承載了厚重的文化內涵與煙火的市井生活。
對中國人來說,建筑除承載基本的居住屬性之外,還意味著多元的文化內涵。《從北到南看建筑》(人民文學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一書通過6個章節(jié),詳細講述了宮殿、佛寺道觀、佛塔、園林、古橋、門坊等中國建筑,分別從建筑形制、文化內涵、歷史發(fā)展、典故等多個側面,展現(xiàn)中式建筑的源遠流長與巧奪天工,用細膩而優(yōu)美的語言帶領讀者暢游神州大地,穿梭于歷史空間和建筑空間,從美學角度介紹建筑,告訴讀者怎樣欣賞中國各類古建,展示中國古建的奧妙與美妙。
- 2022-11-09當代文學進程中的仁愛之心與義利之辨
- 2022-11-03當代文學進程中的仁愛之心與義利之辨
- 2022-11-01開啟懷抱坐立式繪本閱讀
- 2022-10-31人工智能如何輔助古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