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飛宇
村莊的四周是大地,從某種程度上說,村莊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島。我把大地比喻成海是有依據(jù)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種廣闊的、無垠的、平整的平原。每一塊土地都一樣高,沒有洼陷,沒有隆起。你的視線永遠也沒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遠的地方,那只能說,你肉眼的視域到了極限。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卻也折磨人。這個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過是你需要跨過的距離,平原的大卻是你勞作的對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經(jīng)過你的手。“在蒼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麥苗都是手播的,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都是手割的。這是何等的艱辛。不能想,是的,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輩子,但不能想,一想就會膽怯,甚至不寒而栗。
莊稼人艱辛地勞作,他們的勞作不停地改變著大地上的色彩。最為壯觀的一種顏色是鵝黃——那是新秧苗的顏色。為什么說它“最壯觀”呢?這是由秧苗的“性質(zhì)”決定的。秧苗和其他莊稼不一樣,它要經(jīng)過你的手,“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與大地之間,無邊無垠的鵝黃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大地上密密麻麻,全是莊稼人的指紋。
鵝黃其實是明媚的,甚至是嬌嫩的。因為遼闊,因為來自“手工”,它變得壯觀了。我估計莊稼人是不會像畫家那樣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黃不接”這個詞一定是農(nóng)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是莊稼人。一青一黃,一枯一榮,大地在緩慢地,也在急遽地做色彩的演變。莊稼人的悲歡骨子里就是兩種顏色的瘋狂輪轉(zhuǎn):青和黃。
青和黃是莊稼的顏色、莊稼的邏輯,說到底也是大地的顏色、大地的邏輯。是邏輯就不能出錯,是邏輯就難免出錯。當(dāng)我佇立在田埂上的時候,我哪里能懂這些?我的瞳孔里頭永遠都是“汪洋”:鵝黃的汪洋,淡綠的汪洋,翠綠的汪洋,烏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駁的汪洋,淡黃的汪洋,金光燦燦的汪洋。它們浩瀚,壯烈,同時也死氣沉沉。我性格當(dāng)中的孤獨傾向也許就是在一片片汪洋的岸邊留下的,對一個孩子來說,對一個永無休止的旁觀者來說,外部的濃烈必將變成內(nèi)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聲音。這聲音很奇怪——你不能聽,你一聽它就沒了,你不聽它又來了。泥土在開裂,莊稼在抽穗,流水在澆灌,這些都是聲音,像呢喃,像交頭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蕩蕩。麥浪和水稻的洶涌則是另一種音調(diào),無數(shù)的、細碎的摩擦,葉對葉,芒對芒,稈對稈。無數(shù)的、細碎的摩擦匯聚起來了,波谷在流淌,從天的這一頭一直滾到天的那一頭,形成了嘯聚。聲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實與不絕,它巨響般的尾音不絕如縷。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間的恢宏。
還有氣味。作為鄉(xiāng)下人,我喜歡鄉(xiāng)下人莫言。我喜歡莫言所有關(guān)于氣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氣味描寫,我就知道,我的鼻子是空的,它能從我的書房一直聞到莫言的書房,從我的故鄉(xiāng)一直聞到莫言的故鄉(xiāng)。
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說過:“大自然那充滿詩意的感染力,往往靠作家給我們。”這句話說得好。不管是大自然還是大地,它的詩意和感染力都是作家提供的。
大地在那兒,還在那兒,一直在那兒,永遠在那兒。這是令人淚流滿面的事實。
?。ū疚膩碓矗骸缎∑肺倪x刊》2021年第17期)
- 2022-11-18鄉(xiāng)風(fēng)逐夢
- 2022-11-18百巷猶存千秋事——京城報業(yè)小記
- 2022-11-14一場晨霧罩初冬
- 2022-11-14蒹葭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