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九月九日,是中國人的“重陽節(jié)”。在古代,重陽節(jié)是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易經(jīng)》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叫“重陽”。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人們或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或遍插茱萸,飲菊花酒,這些美好的傳統(tǒng)習俗,使得重陽節(jié)擁有了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在重陽節(jié)這天寫下了無數(shù)首詩歌,有豪邁,有孤寂,有苦悶,有灑脫……
唐朝是詩人輩出的鼎盛時代,留下了眾多的重陽節(jié)詩品。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個人獨自在他鄉(xiāng)做客,每逢重陽節(jié)更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可見古人對重陽節(jié)的重視。大詩人杜牧也不甘落后,他的《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亭。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jié),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唐朝大詩人李白也青睞重陽,他作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昨天剛登完龍山,今天是小重陽,又要舉杯宴飲。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蜀中九日》的王勃,在重陽節(jié)這天登高回望故鄉(xiāng),身處他鄉(xiāng),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心中已經(jīng)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重陽節(jié)在外思念故鄉(xiāng)的詩人也比比皆是。出生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的唐代詩人盧照鄰,遷益州新都縣尉,離職后曾逗留蜀中,放曠詩酒。他在《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說,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遠望山河,回歸故鄉(xiāng)的心思、回歸故土的熱望,濃得如眼前聚集的風塵。身在別人的家鄉(xiāng)我們一起喝下這菊花酒,我們離家萬里,望著大雁飛過的天空,心中有著一樣的悲傷。留有傳世詩集《唐才子傳》的唐代文人楊衡在《九日》中這樣思念故鄉(xiāng):籬笆旁,菊花開了,黃的紫的相映,分外美麗。摘下菊花泡酒,清香怡人,讓人感覺很不錯。只是今天眾人登高遠望,卻不由讓我思念起了遠方故鄉(xiāng),勉強和大家一起,插著茱萸,心里卻惆悵起來。重陽節(jié),也是團圓的佳節(jié)??!
還有李益的《重陽夜集蘭陵居與宣上人聯(lián)句》對重陽的期盼:蟋蟀聲聲,天氣愈發(fā)寒冷,人們也增加了衣物,茱萸沾染著露水。在明亮的燭光下飲酒,嗅到幽幽香氣,不由得走到籬笆之外,菊花果真已經(jīng)開了。新月升起,白露清亮,天空灑滿繁星,而秋霜已經(jīng)降落人間。今天是重陽節(jié),人們都有登高的習慣,九這個數(shù)字很吉利,九月九,天長與地久,但愿美好的愿望不會落空。
宋代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在《醉花蔭》感悟重陽:薄霧彌漫,濃云籠罩,陰沉的天氣讓人整日發(fā)愁。龍涎香在金獸形的香爐中裊裊飄出。又是重陽佳節(jié),靠著玉枕,臥在紗帳中,半夜時分,涼意剛剛浸透。在東籬下飲酒,直到黃昏以后,衣袖上也沾滿了菊花的幽香。不要說不銷魂,當西風卷起珠簾,看那簾內(nèi)的人兒,比菊花還要消瘦??!重陽節(jié)這天,有人陪著飲酒,這酒,也讓人暖心。
每到重陽,情深意長。徜徉在古詩詞里,讓我們讀懂了山海隔不斷的思念,又見證了千里重逢的喜悅,也明白了曠達的處世之道。
□汪志
- 2023-10-20【絲路文化】長城腳下是故鄉(xiāng)
- 2023-10-20再登東山憶李公
- 2023-10-20修煉一顆“空心”
- 2023-10-20風拂過卦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