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這件事,表面看起來明明是一個加法。多加一個身份,多加一個人,多加一份責任,甚至多加一種豐富的人生體驗——添丁在我們的生育文化里本是好事。大概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對這類生育文化的認同,令人們在過去甚至當前大部分的時刻,包括女性本身都可能忽略“生育”其實是一個自帶陰影的事件——忽略因懷孕而紛至沓來的“喪失感”如同張牙舞爪的怪物攝心奪魄,令我們一邊內(nèi)心焦慮泛濫,一邊無從表達。
比如說,喪失的時間。“親代投資理論”的提出者在構(gòu)建其理論時,首先就考量了生育事件里的“時間成本”。女性身體里的卵子一個月成熟一個,一旦卵子受精,這位女性就要再付出9個月進行孕育;一旦孩子出生,將會改變一位母親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分配。女性因為這樣的生物學特質(zhì)而在兩性關系里成為被追求者。那么,女性在生育事件里投入的時間就是“應該的”嗎?這世界本沒有“應該”二字。女性的時間價值具有“隱形”的價值特征,更值得被“看見”。越被“看見”,越賦予她做母親的自信。
在近期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看見自己 成為母親:圍產(chǎn)期心理支持工具書》一書提到,在成為一位母親之前,在獲得一個身份之前,在進入一段旅程之前,在經(jīng)歷一次喪失之前,提前了解我們所要經(jīng)歷的事,是對自己最溫和的關照。當一切順其自然在我們準備好的時候發(fā)生,對于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孩子的女性而言,自然就會是一次幸福而又必要的“喪失”。在不計其數(shù)的“喪失”背后,建構(gòu)了我們成為“媽媽”的旅途。
本書作者謝菲是一位孕產(chǎn)科普作家,專注圍產(chǎn)期心理健康干預和科普傳播工作。這是一本專門陪伴女性成長為母親的心理支持書,從備孕、懷孕、分娩到產(chǎn)后的關鍵階段,全面展示女性重大且重要的心理沖突,并推動婦科、產(chǎn)科、兒科、心理咨詢等相關專業(yè)工作者,改變其對分娩的態(tài)度、方法和程序。
- 2024-03-08《小地圖大世界》叢書發(fā)布
- 2024-03-08愛上不完美的生活和自己
- 2024-03-08《大國匠作:給孩子講非遺里的中國》出版
- 2024-03-08“新時代·學雷鋒”書系在沈出版發(f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