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擷英】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
《卓尼民間藏族歌舞——莎姆》劇照 崔學富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劇照
王莉 潘旺利
冬去春來,時序更替,在白龍江畔,在洮河流域,在河西走廊上的酒泉阿克塞,生活在這里的一些人們,在山水林田間歌舞娛樂,在大地上詩意地行走,吟唱生命,祈福幸福,傳承下來許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他們的歌詩和舞蹈,是從久遠的先祖那里流傳下來的,質(zhì)樸而厚重,粗獷而綺麗。
日前,甘肅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發(fā)行《卓尼民間藏族歌舞——莎姆》《池哥晝》《哈薩克族阿依特斯》以及白龍江流域藏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大型電視紀錄片《江河萬古流》4部非遺影像制品,以鏡頭語言深入生活現(xiàn)場,記錄非遺傳承過程和原貌,留下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
田野里的歌詩和舞蹈
綜觀這4部非遺影像制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鏡頭對準土地和田野,記錄各地非遺活態(tài)傳承的過程,洋溢著濃郁的原生態(tài)韻味和鮮活的生活氣息,因而獲得國家民族文字出版專項資金資助。
《卓尼民間藏族歌舞——莎姆》首先以簡短的紀錄片介紹了莎姆的誕生背景、藝術特點、傳承過程等。在地處我省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青山蔥郁,歌舞遍地,由于靠近中原地區(qū),最先接受了來自非青藏高原的民族文化,民間歌舞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融合特征。莎姆,是藏語的音譯,意即大場地上跳舞,有跳舞歡慶的意思。如同歌詞中所唱,“莎姆是祖先留下的,這里不跳哪里跳,此時不唱何時唱”,莎姆舞是主要流傳于卓尼縣藏巴哇鎮(zhèn)及周邊區(qū)域的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舞,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莎姆舞一般在春節(jié)和重大節(jié)日時才跳,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舞姿粗獷豪邁,歌詞內(nèi)容豐富,融說、唱、舞為一體,以帶長把的雙面羊皮做成的巴東鼓為伴奏道具。創(chuàng)作人員深入村寨、草場、湖畔等地,以多機位拍攝的方式,原汁原味記錄了莎姆舞表演中的祭祀神舞、長調(diào)、神箭舞、種子舞、歌詞問答等7個曲目……當幾十個英武男子手持巴東鼓邊歌邊舞時,那種氣貫長虹的舞者氣勢,以及浸透在渾厚的鼓聲和高亢的歌聲里的豪邁和歡喜,無不映襯著舞者的性格和內(nèi)在情感,也感染著鏡頭前的觀眾,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池哥晝》和《江河萬古流》聚焦的都是白龍江流域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冻馗鐣儭芬婚_篇,蒼茫的鏡頭就把觀眾帶進了冬天的隴南市文縣鐵樓河谷,在沿河的十多個村寨里,白馬藏族人正在準備春節(jié)期間的祭祀性舞蹈活動——池哥晝。這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古老文化傳統(tǒng),池哥晝隊伍進入各家各戶盡情舞蹈?!冻馗鐣儭芬浴渡衩氐某馗鐣儭贰渡n山之舞》《遠古的吟唱》《行走的詩與畫》4集的篇幅,不僅觀照池哥晝表演,更以旁觀者的視角冷靜呈現(xiàn)白馬藏族人的舞蹈形式、民間歌曲、服飾手作、風俗禮儀、村規(guī)民約等,大段大段的影像敘事,自有一種無言的磅礴力量,讓人很久都不能忘懷。而大型電視紀錄片《江河萬古流》則沿江溯流,深入挖掘白龍江流域的民族文化燦爛華章,通過池哥晝的嬗變、出征擺陣、措龍祭湖、服飾上的彩虹、花落誰家、羌笛悠長、桑巴祭山、無聲的語言、源頭朝水、佐瑞故鄉(xiāng)的婚俗等10個篇章,再現(xiàn)藏羌非遺的瑰麗色彩,用影像將一條多姿多彩的文化長廊永久地保存下來。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俗稱“阿肯彈唱”,是一種競技式的對唱表演形式,也是哈薩克族說唱文學的典型代表。《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全片由兩位說唱歌手表演完成《贊美彈唱》《草原彈唱》《金屋彈唱》《氈房彈唱》《舞臺彈唱》等多首曲目,在看似簡約的鏡頭里,阿克塞才華橫溢的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和哈薩克族人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xiāng)的禮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奔涌而出,流溢著平凡生活里的獨特魅力和持久力量,為發(fā)掘、保護和傳承哈薩克族阿依特斯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搶救式的記錄與觀察
年華易逝,技藝長存。著名民俗文化學者劉魁立認為,對具體文化事象的保護,要尊重其內(nèi)在的豐富性和生命特點,不但要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自身及其有形外觀,更要注意它們所依賴、所因應的構(gòu)造環(huán)境;不僅要重視這份遺產(chǎn)靜態(tài)的成就,尤其要關注各種事項的存在方式和存在過程。
綜觀這4部非遺影像制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制作團隊都以非遺傳承過程中的主要事件或重點人物為敘事線索,通過駐留式、沉浸式的觀察與歷時性的記錄,不僅對非遺傳承人、傳承過程、傳承環(huán)境等事項做了整體而全面的記錄,也對當?shù)厝说纳娣绞?、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心理也給予了留存和透視。
《江河萬古流》編導之一張潔和她的制作團隊,長期致力于紀實影像。2015年,在對白龍江流域藏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行的實地調(diào)查中,他們發(fā)現(xiàn),這里的村寨相對封閉,保留下大量鮮為人知的非遺項目,制作團隊梳理出了包括語言、服飾、民歌、舞蹈、飲食、生產(chǎn)活動、歲時民俗、年節(jié)活動等近40項,由于年輕人外出等原因,許多項目都面臨著失傳、走樣的窘?jīng)r。為了將這些文化瑰寶完整保留、傳承,并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和載體使之永久保存,成為這個時代的影像志,是他們的創(chuàng)作初衷。經(jīng)過近三年的實地拍攝,2019年初,制作團隊完成長達30集的成片,當年國慶節(jié)前夕,5集精編版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目前,除了10集以DVD為載體出版,完整片將通過網(wǎng)絡視頻播出平臺與觀眾見面。
與《江河萬古流》異曲同工,其他3部作品制作方都提到了搶救性記錄。比如,池哥晝表演者學習一般從十幾歲開始,通過三至五年的專門訓練才能掌握技藝,費事費力,傳承人主要是農(nóng)民?!冻馗鐣儭讽椖康膶嵤?,不僅對搶救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對我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開發(fā)和利用更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凝聚民族文化和精神
甘肅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是我省首批事業(yè)單位轉(zhuǎn)企試點單位,主要從事各類音像(影視)作品的攝制、出版發(fā)行,出版發(fā)行的《中國花兒》系列音像制品、《中國花兒輕音樂》《中國裕固族服飾》等獲得相關資助和獎項。該公司副總經(jīng)理崔學富介紹,作為一家國有新聞出版單位,致力于民族文化傳承項目,是他們的使命和職責,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此次出版發(fā)行的《哈薩克族阿依特斯》是地毯式搶救搜集哈薩克族阿依特斯的經(jīng)典性出版工程。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傳統(tǒng)節(jié)目,主要表現(xiàn)哈薩克族的歷史、文化和感情,從唱詞到音樂都充滿濃郁的哈薩克族口頭文學和音樂文化特點,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被譽為全面反映哈薩克族人民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百科全書”?!豆_克族阿依特斯》通過對現(xiàn)有傳承人尋訪,搜集、搶救記錄了現(xiàn)存的阿依特斯彈唱類型和形式,對于研究哈薩克族語言文字、哲學思想、民情風俗等具有極高的價值。
長期以來,池哥晝在白馬藏族人的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督尤f古流》和《池哥晝》通過全方位的呈現(xiàn)和論證,剖析白龍江流域少數(shù)民族同胞所創(chuàng)造的深邃而鮮為人知的歷史文化精粹、從遠古走到今天的生命歷程和意義,讓那些被歲月凝固了的文化遺產(chǎn)升華為靈動、鮮活的文化形態(tài),以此給予今天的人們以借鑒和啟迪。
《卓尼民間藏族歌舞——莎姆》著重原汁原味記錄和探究莎姆藝術的保留曲目及說唱內(nèi)容,對莎姆的風格與特點進行深入細致的呈現(xiàn),把握古老民族的審美特征,挖掘藏族藝術特有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對藏族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行傳承和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新聞
- 2020-12-09唐代的蘭州:庭有樹棲鸚鵡,景色堪比江南
- 2020-12-09“一帶一路”視域下的蘭州文旅融合與文化建構(gòu)
- 2020-12-08定西臨洮5000年歷史文物展首次走進杭州
- 2020-12-08張掖民勤會館中的風物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