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大佛寺內大乾坤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楊延琴
張掖,古稱甘州,位于甘肅省西北部,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得名,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城市之一。
采訪團走進張掖大佛寺
10月17日,“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網上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張掖大佛寺,近距離感知歷史文化、全方位了解遺產保護,續(xù)寫甘肅石窟故事。
處于張掖市中心的大佛寺靜靜矗立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因寺內有巨大的臥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掖大佛寺對聯(lián)
“1987年,地方政府對大佛寺大佛殿和其他建筑進行了一次維修,之后,大佛寺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了解、研究絲路文化、佛教文化、石窟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大佛寺文物研究所所長王康介紹。
張掖大佛像
步入大殿,一尊頭北腳南,面西而臥,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長約4米,腳長5.2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像便呈現(xiàn)在眼前,這是亞洲最大的室內木胎泥塑臥佛。
部分弟子雕像
在臥佛首足處,塑有兩尊護法,通高7.6米,身體微微前傾,表現(xiàn)出對釋迦牟尼佛的虔誠與崇敬。而在臥佛背后,有其在世時著名的十大弟子群像,南北兩側則是十八羅漢。
1996年,大佛寺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期,保護者們對臥佛背后的十大弟子群像進行了扶正。
大佛寺內壁畫
藏經閣內藏卷
據介紹,大殿四壁及二樓均有明清時期壁畫,內容有佛、菩薩、弟子、諸天神將、佛經故事及《西游記》《封神演義》《山海經》故事的巨幅壁畫人物等。而在大殿后的藏經閣內,至今依然保存著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大般若經》和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版初刻初印本《北藏》。
2023年,大佛寺文物研究所爭取到了700多萬資金,著手對這些文化遺跡和佛像、壁畫等瑰寶進行數字化保護。
“大佛寺‘不可移動數字化保護’項目對大佛殿的壁畫塑像,還有這些古代建筑等進行全方位掃描,并將數據保存下來,實現(xiàn)數字化保護。”大佛寺文物研究所所長王康說,目前項目基本完成。之后,將在大佛寺建立數字化展廳,讓游客沉浸式體驗之外,展示一些平時看不到、了解不到的信息。王康表示,作為文物保護者,有責任更有義務把大佛寺保護好,讓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能夠更好地流傳、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力更加強大。
初步建設中的大佛寺古籍保護修復中心
據了解,數字展廳預計2025年5月至10月間建成開放。屆時,人們可以更全面、更具象地感知大佛寺所蘊含的文化底蘊。
古籍保護修復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文字修復工作
大佛寺古籍保護修復中心工作人員趙烑麗:有些藏卷文字虛化比較嚴重,我們現(xiàn)在就是對它進行針對性地修復,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讓它最大程度保持最原本的屬性和樣貌。針對不同程度的損毀,我們也會用不同的工具進行修復。
- 2024-10-22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丨“世界藝術寶庫”的莫高石窟 何以“藝”耀千年
- 2024-10-22【甘快看】草原“曼巴”走了,他曾用一份堅持感動中國
- 2024-10-22【甘快看·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祁連絕壁上的馬蹄傳奇
- 2024-10-22【甘快看·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追尋天馬“足跡” 走進絕壁古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