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孫珩力
7月1日至2日,甘肅省“三項計劃”“石榴花開·同心筑夢”研學團來到蘭州,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探索之旅。
來自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的50余名各族學子,在甘肅省博物館觸摸五千年文明脈搏,于城市規(guī)劃館展望現代化藍圖,在科技館點燃星辰大海的夢想,親身感悟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深厚底蘊。

彩陶紋路里的血脈密碼
當清晨的陽光灑在甘肅省博物館“絲綢之路文明展”的玻璃展柜上,來自敦煌的馬茹久久駐足于馬家窯文化彩陶漩渦紋盆前。“您看這些水波紋,和我奶奶繡在枕頭上的花樣一模一樣!”她輕觸展柜對講解員說,“原來五千年前我們一脈相承。”
在銅奔馬展區(qū),講解員的介紹引發(fā)陣陣驚嘆:“這尊國寶融合了中原青銅鑄造技藝與西域天馬神韻,馬鞍上殘留的紡織品證明當時各族工匠已實現技術共享——這正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生動注腳。”

沙盤光影中的時代答卷
“看!黃河穿城而過,南北兩山就像展開的翅膀!”在蘭州市城市規(guī)劃展覽館,騰格麗通過VR設備“翱翔”在百里黃河風情線上空。
巨型沙盤前燈光流轉,當西固石化基地的模型亮起時,帶隊教師崔媛麗現場開啟微課堂:“這座新中國‘一五’時期建設的石化城,建設者來自漢族、回族、滿族等12個民族。”來自肅北牧區(qū)的才仁卓瑪在采訪本上鄭重寫道:“邊疆建設也需要這樣的智慧,我要把生態(tài)城市理念帶回家鄉(xiāng)。”

太空艙門前的未來之約
甘肅省科技館航天展廳里,吾那提和伙伴們圍在“太空育種”展臺前展開激烈討論。“我們牧區(qū)的苜蓿草總受干旱困擾,要是能送上太空改良多好!”孩子們提出的專業(yè)問題讓場館講解員感到驚喜,他現場介紹了宇宙射線如何誘發(fā)種子基因突變。
在模擬太空艙前,少年阿嘎爾戴上VR眼鏡體驗太空漫步后興奮地說:“剛才觸摸月球時,我覺得各民族夢想早已隨著嫦娥飛向深空。”西北民族大學帶隊老師吳浩田指著研學手冊上的石榴籽標識深有感觸:“當孩子們在省博發(fā)現不同民族彩陶紋飾同源,在規(guī)劃館看到多民族共建的現代化新城,在科技館協(xié)作完成航天模型組裝——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化作具體可感的認知。這次研學不僅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更搭建起了心靈相通的橋梁。”
暮色中的黃河岸邊,研學團成員望著蘭山的璀璨燈火,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夢想。未來幾天,這些少年還將走進西北民族大學課堂,繼續(xù)他們的追夢旅程。隨著黃河水奔流不息,這顆由甘肅省“三項計劃”培育的“團結之種”,正在新時代的沃土中萌發(fā)新芽。
- 2025-07-08第三十一屆蘭洽會·高清大圖丨甘肅非遺文創(chuàng)精品亮相蘭洽會 帶您近距離感受文化魅力
- 2025-07-04中原文物“邂逅”江南:洛陽龍門石窟特展啟幕
- 2025-07-07世界科幻動漫周執(zhí)委會永久落戶河南鄭州
- 2025-07-07小暑節(jié)氣,也要吃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