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旅程》:關注大象北上事件,它們?yōu)槭裁匆鲎撸?/span>
《大象的旅程》是以2021云南亞洲象“短鼻家族”北移事件創(chuàng)作的科普圖畫書。由比安基國際自然文學獎小說大獎得主格日勒其木格·黑鶴攜手文津圖書獎得主、著名圖畫書作家九兒聯(lián)袂奉獻。講述一群大象突然離開了自己的家。一路上,它們越過江河,穿過山川,還生下了象寶寶,來到了人類生活的地方。對它們來說,這些地方是如此的陌生,它們龐大的身體撞壞了房屋,巨大的腳掌踩壞了莊稼,而人類,正遠遠地望著它們……生動呈現(xiàn)大象與人類文明的碰撞,探討人與動物如何共處的永恒話題。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喜愛大象。
從媒體上第一次知曉云南象群離開棲息地北上開始,我每天都在關注象群的走向,當?shù)弥笕航K于平安回到保護區(qū),確實松了一口氣。
象群中所有的成員都安然無恙,在整個過程中也沒有人員受傷。
盡管媒體的報道相對輕松,但這次大象出走事件絕對不是一個“很好玩”的娛樂新聞。
這次象群北移事件,對當?shù)卣畬σ吧S龖笔录奶幚?,包括動物保護組織與政府的合作,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象群平安回歸,通過國內外的媒體和網(wǎng)絡平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在野生保育工作方面的能力和決心。
與畫家九兒女士合作創(chuàng)作的《大象的旅程》希望讓孩子們記住2021年這次關于大象北上的事件,了解中國在讓大象回家的過程中所做的努力。當然也希望這些孩子在看完這個繪本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大象為什么要出走?我們人類應該怎樣與大象相處……也讓他們樹立一個基本的自然觀,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其實是與所有的生命共享自然。
通過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的努力,我們看到了很多真實的影像。大象這一次真正意義上進入了公眾的視野。拍攝到“象群熟睡”的畫面,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chuàng)舉。之前在世界上野生大象保護工作中,從未有過動保人員能夠拍攝到這樣的畫面。即使是非洲這樣大象保護比較專業(yè)的地區(qū),也只是以小型飛機追蹤大象的行蹤。當空中有發(fā)出巨大轟鳴聲的飛機出現(xiàn),象群絕對不能熟睡。而在地面接近熟睡的象群,理論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選擇這樣一個畫面作為繪本的封面,我相信每一個讀者在看到這樣的畫面時都會發(fā)出由衷的感嘆——大象原來是以這樣的方式睡覺的。
這次象群北上出走又平安重返棲息地的整個過程能夠如此成功,與多年以來中國野生動保人員的宣傳工作息息相關,希望繪本《大象的旅程》可以成為未來中國孩子自然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宣傳教育讀本。
為了創(chuàng)作這個繪本,了解亞洲象在中國的分布,我曾經(jīng)查閱了大量資料。
1976年,在河北陽原海拔845米的桑干河丁家堡水庫的第一階段沙礫層中,人們找到了亞洲象的遺齒和遺骨,這是我國已知亞洲象分布的最北紀錄,約為北緯40,那里毗鄰山西大同的山區(qū),緯度比北京市區(qū)還要高一些,其時代為3000至4000年前夏末商初。
在4000年前亞洲象曾經(jīng)廣泛分布在中國的大陸地區(qū),最北的活動區(qū)域可以到達目前北京、河北和山西一帶,而目前中國的亞洲象僅分布在云南南部的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及普洱市的思茅、江城、岳宋、南滾河和那幫壩地區(qū)。
多年以來,人類的生活地區(qū)一直是與大象的棲息地重合的。我們在尋找一個平衡點,在做好野生動物保育的同時,也在努力保證并提升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
隨著長期卓有成效的保護,亞洲象種群數(shù)量一直在穩(wěn)定增長。而與此同時,為了改善當?shù)厝嗣竦纳?,我們也在有計劃地將部分天然林地改造成?jīng)濟價值更高的橡膠林、茶葉林等經(jīng)濟林地。這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人類的農(nóng)田和經(jīng)濟林地與大象的棲息地部分重疊的情況。我們生活在一個共生的世界,不能孤立地談論野生動物保護,未來如何在平衡保障當?shù)鼐用裆畹耐瑫r又要維持甚至擴大大象棲息地的規(guī)模,這是一個長久的課題。
這次象群能夠平安返回棲息地,確實得益于之前所做的努力——政府補償政策,地方的溝通和協(xié)調,科學的監(jiān)測,規(guī)劃并引導大象平安重返保護區(qū)。這一切為中國未來的亞洲象保護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經(jīng)驗。
我們已經(jīng)做得很好,以后也可以做得更好。
亞洲象是云南熱帶雨林的一部分,也應該是作為衡量當?shù)責釒в炅汁h(huán)境的一個重要基準。保護區(qū)內的原始森林是生物基因的重要寶庫,亞洲象棲息地存在的最重要的意義,我想應該是讓人們意識到,有象群棲息的原始雨林才是真正的森林。若是我們破壞了自然,大象消失,人類也就永久失去了寶貴的自然資產(chǎn)。
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草原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向往草原,草原是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這種向往并非僅僅是因為草原地域上的遼闊,文化上的兼容并蓄,外來者在這里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世界上竟然存在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人類可以在不改變自然環(huán)境的前提下與周圍的環(huán)境和其他的生命和諧共處。
草原上游牧人沿襲著一種已經(jīng)傳承千年的生活理念——最低限度地改變自然,更多的時候,人們已經(jīng)形成一種偉大的傳統(tǒng),順應自然,并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在草原上,從遠方來的人們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能性。
就在我營地后面的河邊,我在外出找馬時撿到一顆猛犸的巨大臼齒化石。無邊的草原也曾經(jīng)是猛犸的家園。偶爾我騎馬攀上山頂俯瞰無邊的草原,想象有猛犸象群穿越草原的壯麗景象。作為世界上曾經(jīng)體型最大的象屬巨獸,它們在5000年前已經(jīng)永遠地滅絕了。
但此時我們可以將目光投向云南的大地,在那里生活著我們的亞洲象群。(作者 格日勒其木格·黑鶴)
相關新聞
- 2021-11-14商務推出漢譯世界文學名著叢書
- 2021-11-14新書《回歸與融入》南寧發(fā)布 展現(xiàn)廣西歸僑生活變遷
- 2021-11-1420余萬種精品圖書亮相2021中國黃山書會
- 2021-11-14《這里是寧夏》:講好寧夏故事 傳播寧夏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