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的雅致
天是晴朗的天,藍緞子般的天幕上不時有那么幾縷柔軟的云絮,像宣紙上的灑金,只是少點,卻也那么恰到好處,簡到極致,美到極致。黃河水緩緩地流著,不疾不徐,在連影兒見不著的地方,卻能聽見黃河的濤聲,那么遠,又那么近,那么隱約……
走在青城,讓人不由懷疑這個說法:天不私覆。
天是晴朗的天,藍緞子般的天幕上不時有那么幾縷柔軟的云絮,像宣紙上的灑金,只是少點,卻也那么恰到好處,簡到極致,美到極致。黃河水緩緩地流著,不疾不徐,在連影兒見不著的地方,卻能聽見黃河的濤聲,那么遠,又那么近,那么隱約,又那么清晰。被黃河水濯洗,在黃河水中泡大的青城,讓人懷疑這“青”究竟是人名之青,還是寫實之青,反正,寫實也罷,巧合也罷,青城就在老天的恩寵和私覆之下,像待字閨中的少女,讓小家碧玉般的美,成為千年的風韻,唯美而迷人。
青城不大,但雅致,像一塊美玉的把件,質地純正,雕刻精美,一旦上手就不愿放下,看不完,賞不盡,玩不夠。那種細膩濕潤,豈止一個賞心悅目了得。城隍廟如此,高氏宗祠如此,羅家大院如此,一間間的水煙作坊、一首首的青城小調同樣如此。雅致像基因,仿佛浸洇在青城的骨子里,千百年來延續(xù)著、傳承著,也日漸定型著。而把這一切推向極致的卻是文化,青城書院,無疑是這種文化的沃壤和推手。
站在青城書院門口,望著古樸的“青城書院”匾額和蒼勁的“菁莪造土樸誠作人”,我遲遲邁不開雙腿,生怕腳下的風塵玷污了書院的神圣。190年前,一幫身依陶朱,心懷天下的有志之士,憑著人格魅力,振臂一呼,官商協(xié)力,創(chuàng)建了眼前這所書院,他們沒有想到一個書院對一個地方鄉(xiāng)風培植和人文化育作用竟如此之大,更沒想到這個并不起眼的書院會讓一個寂寂無名的小鎮(zhèn)戴上國字號桂冠。書院院門3間,前院屏門過廳5間,兩廈各3間;中院講堂大3間,兩廈各5間;后院講堂大3間,兩廈各6間。論規(guī)模,書院不大,何況講堂非闊,廈房窄小,但就在這看似普通的書院里,嘉慶至宣統(tǒng)百余年里,先后出過翰林1人、進士10個、文舉23人、武舉51人,貢生83人。書院榮為蘭州六大書院之一。
天藍得沒有一絲兒云翳,孟春的風柔柔地吹著。街道兩旁的樹,有些已經(jīng)開花,大多還是蓓蕾,再過半月,青城古鎮(zhèn)的旅游旺季就來了,眼下,街上行人尚少,三三五五的全都腳步閑散。青城是寧靜的,就像一幅懸掛多年的明清字畫。書院更寧靜,寧靜得讓人油然生出一種神圣感來。滿懷崇敬走在書院,一間間地欣賞著并不寬敞的廈房、書房、講堂、山長室,我知道,就在黃河邊的西北一隅,一代代的讀書人懷揣夢想,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守清貧,把卷苦讀,來了,去了,去了,來了,在這來來去去的過程中,他們薰沐著儒風,在對文化的景仰和傳承中,將文明的甘露灑在這片干燥的土地,將文明的種子深深播進一代代人的心田。除了瑯瑯的讀書聲,這片獨立的天地是封閉的、清靜的,清靜得有些神秘。除了一個個施教者和受教者內(nèi)心的翻波涌浪氣象萬千,整個書院就像不遠處的黃河水,不舍晝夜,平靜無波。青城是繁華的,煙鋪林立,商賈比肩。商風浩蕩中,書院遺世獨立的恬靜,成為青城最動人、最雅致的風景。
青城的雅致是書院的雅致,書院的雅致是無所不在的文化的氤氳。行走在書院,濃濃的儒風像綿綿的春雨沐浴著我,我貪婪地吮吸著無處不在的文化的瓊漿,感受一百多年前文化之于古鎮(zhèn)的榮寵與恩賜。一百多年后,時移世易,春花秋實,文明成為古鎮(zhèn)的靈魂和精髓,成為這片天空下最讓人心境安謐的去處。文化是什么?不是物,但每每可以觸摸,處處可以看見,隨時隨地都可感知。講堂、廈房、居室、書柜、門楣、匾牌、磚雕等,作為物,它們在歲月中變老變舊,精氣神卻依然那么足,它們?yōu)槲幕?,同時,文化也深入它們的肌理,它們是書院的見證者,更是書院重要的組成部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偉大的力量是在時光中沉淀的精神。長城是磚砌的,有時也會坍塌,文化是書砌的,永遠挺立。書院以它的存在,延展了文化的長度,提升了文化的高度,它是溫情的,更是剛毅的。
一百多年的樹不大,但并不影響它的濃蔭與挺拔。一年年的開花生枝長葉,似乎看不見在長,但它每天、每年都在長。除過受風的感召枝葉輕搖外,它大多數(shù)時間像書院一樣也是寧靜的,寧靜成黃昏中的剪影,月光下分明的輪廓。樹堅守著書院,書院堅守著文化,文明培植并堅守著古鎮(zhèn)的靈魂,讓古鎮(zhèn)像大樹一樣參天而立,常綠常青。
青城,青的是什么?是書院的墨香,書院的雅致,和翱翔在書院天空上的文化精靈。這樣看時,天不私覆,真的,天不私覆。
□牛 勃
相關新聞
- 2021-12-13浩哥說書 | 原來西游記和三國里也有職場PUA
- 2021-12-13前行路上,幸有文學相伴
- 2021-12-10香又香來糯又糯
- 2021-12-10【組詩】在閩西,如同朝圣,又似探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