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年》:我們今天應該怎么讀唐詩?
《唐詩三百年》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當代講習唐詩者眾,但深有會心者不多,通過唐詩而會通一個時代者則更少。
不少人賞析唐詩,常見的做法是把詩歌中的某種精神抽象出來,比如李白詩中表現出來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然后讓大家從詩中找到學習的力量,或者單獨抽出來某個詞進行賞析。又或者按照古代評點派的做法,多從感性上去理解一首詩,用自己的體會和感情去分析作品。
作為現代讀者,我們不僅需要知道這首詩寫了什么,好在什么地方,還需要知道詩人是怎么寫的,運用了什么技巧完成,這樣才能更深入理解他的世界,繼承古代文學、古代文化的精華。
讀詩既要讀人也要論世
古典文學資深專家、中山大學中文系黃天驥教授,半個多世紀專研古典文學,博考經籍,覃思神會,多有獨見。應出版方之邀,他將自己分析唐詩的心得融匯成書《唐詩三百年:詩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2022年3月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黃天驥在書中詳細解讀了唐代32位詩人的35首代表性作品,自初唐到晚唐,從詩歌察人生進而觀世變,接續(xù)呈現有唐一代詩歌基本風貌、唐代詩人心靈風貌、唐代國家盛衰側記。
明代李攀龍的《唐詩選》秉承“詩必盛唐”的原則,輕視中晚唐的詩歌,《唐詩三百年》中,一共講了35首詩,中晚唐的詩歌占了16首,其篇幅占比之大,足以看出作者對中晚唐詩歌的重視,以及對詩歌發(fā)展脈絡的把握。盡管只選取了35首詩歌,但顧及時間跨度,構成了一種時空的張力,把有唐一代各個階段的精華盡數呈現。
怎么讀唐詩?《唐詩三百年》的副標題是“詩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先說詩人。探討詩人之用心,既要知人,講詩人一時之用心,也要論世,講詩歌寫作的情境,甚至其時代背景,還要講詩歌及其體式發(fā)展的歷史,這樣才能把詩人創(chuàng)作之用心及詩篇杰出之所以然講深講透。黃天驥在《說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文中提到,歷代所用“猿啼”意象皆為悲苦之聲,為什么在李白詩中來了個大逆轉?這完全是李白異常的心境投射:他行到此處突然遇赦了——此前他是“世人皆欲殺”(杜甫語)之人,現在他遇赦了,是令人狂喜的事,但高傲的李白卻不肯正面表露。如此,全詩純以景語寫之,表面輕快之下,實寓萬鈞心力,故能驚風雨、泣鬼神,力壓三唐。
用現代藝術形式分析唐詩
怎么讀唐詩?再說創(chuàng)作。黃天驥在《唐詩三百年》中用現代人熟悉的藝術形式來分析唐詩的描寫及其結體特征。比如認為“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是攝影技巧里的特寫,“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則是全景。又將“月落烏啼霜滿天”比喻成電影鏡頭里的蒙太奇;“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是空鏡頭;“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是傳統(tǒng)戲曲里的“過門”;“匣里金刀血未干”是休止符;“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是移調,等等。
黃天驥1935年出生于廣州,1956年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兼任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會長、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成員。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古代戲曲,同時從事古代文學史的教研工作。黃天驥詩詞曲的教學,幾十年來在青年學生中深受歡迎。此前他出版的《情解西廂:〈西廂記〉創(chuàng)作論》《意趣神色:〈牡丹亭〉創(chuàng)作論》,備受學界贊譽。他常說自己是“帶著詩詞的眼光去研究戲曲,又帶著戲曲的眼光去研究詩詞”,于詩詞與音樂的關系亦然。這些手法眼界在黃先生都屬本色與當行。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 2022-07-13《姐妹》:像蕎麥一樣生長
- 2022-07-13經典是內容與語言的完美結合
- 2022-07-13鄉(xiāng)愁、浪漫和異常,撩撥我去奔赴一場“浪游”
- 2022-07-12展現家國情懷的歷史深度——讀陳繼明長篇小說《平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