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
林則徐筆墨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詩句。林則徐為了國家的利益,置禍福榮辱于度外,毅然發(fā)動了禁煙運動。英國著名香港史專家安德葛在《香港史》一書中寫道:“完全沒有想到林則徐會以果斷、活力和對中國利益的獻身精神來付諸行動。”在廣州禁煙,林則徐后被道光帝革職,發(fā)配新疆伊犁,但他并沒有考慮自己的得失,不畏路遠艱險,絕然踏上了西謫之路。他的次子林聰彝、三子林拱樞隨行赴戍。
1842年7月15日,林則徐一行以大車七輛,載書二十篋,以及大量的宣紙、筆、墨等出發(fā)西行。對此,清代藏書家郭柏蒼在《竹間十日話》中說,這是以應(yīng)“公卿求書綾絹宣紙”,林則徐貶戍伊犁,可謂是走了一路寫了一路。
道路坎坷
自西安出發(fā),林則徐一行沿著宋元以來形成的陜甘大道,進入甘肅涇州界(今甘肅省平?jīng)鍪袥艽h)。當時連日陰雨,道路泥濘,只好多住一天,應(yīng)囑為當?shù)厝耸繉懥藥资睂β?lián)和數(shù)把扇子。第二天,天剛亮,林則徐又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因連日陰雨,涇河水流湍急,可是卻無橋可過,車夫只好涉水牽馬扶車渡過涇水。當林則徐得知附近山上有王母宮,在山麓處有殘碑一通,上有“古瑤池降王母處”字樣。林則徐本想登山一觀,怎奈雨后山陡路滑,只好作罷,繼續(xù)西行。
此時前往蘭州,正是沿著后來的西蘭公路前行,西蘭公路最早是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陜甘總督左宗棠征發(fā)民工2萬多,修筑西蘭大道的基礎(chǔ)上拓建而成的。《三關(guān)口車道碑記》:“削陡峻,擴仄險,方軌逵達,無覆陷淖履兵之苦。”但是到民國時,因路面坑洼翻漿,又被稱為“稀爛公路”,可想而知,林則徐一行當時因路況坎坷難行而付出的艱辛。
當林則徐率子行抵六盤山時,不像現(xiàn)在山下有隧道可穿行,他們只有沿著崎嶇的山路盤旋而上,加之山風凜冽,竟如冬季般寒冷。多虧他們登山前,在山下旅店中沽酒吃飯,增加了些許熱量。當他們到達山頂時,大有一覽眾山小之感,俯首向山下望去,田舍都籠罩在白茫茫的山霧之中。山上沙土呈紫色,沒有樹木、只有低矮的灌木及草叢。此外還有兵房數(shù)間,及兩三名兵勇。
翻越六盤山后,天氣似乎與前行的進程形成正比,越往西天氣越冷,非皮衣不能御寒。但是到了靜寧縣似乎稍有改觀,早棉衣晚換衫。
會寧至安定間山路崎嶇,澗水彎環(huán)。林則徐在他的《荷戈紀程》中記載:“是日行七十里,尚無大坡,惟處處由澗水涉過,已有‘七十二道腳不干’之意。”全國各地有很多“七十二道腳不干”,而這里則兩邊山勢陡峭,所走之“路”即是不斷地在河流兩邊跨來跨去。
到達安定后,休息一夜,第二日經(jīng)巉口,夜宿稱鉤驛。翌日,逾車道嶺。
林則徐抵達蘭州,在這里共住了9天。出發(fā)時,又重新雇用15輛馬車,因路途難行,故車費較貴,每名車夫每站450文,到?jīng)鲋菝枯v車需4900文。當時自蘭州西行,要渡過黃河。此時黃河鐵橋還未建成,而是用24只木船串聯(lián)起的浮橋,船與船之間鋪設(shè)有木板,而木船又被滔滔河水沖成扇型,大有降龍鎖蛟之勢,頗為壯觀。
可是蘭州以西,更為荒涼,林則徐滿目所及,“皆極荒陋”,只有驛站處“則山樹皆綠,始有生趣”。他們就是在這種荒涼寂靜中緩緩前行。在翻越烏鞘嶺時,林則徐在《荷戈紀程》中寫到:“八月十二日,……又五里烏梢?guī)X,嶺不甚峻,惟其地氣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嶺,雖穿皮衣,卻不甚(勝)寒。”從這段日記中可知,雖時值盛夏,但林則徐仍要穿皮衣方能翻山,可見途中艱苦異常。
從涼州出發(fā),前往山丹途中,因道路皆為石子,坎坷坑洼,顛簸異常。林則徐舍車而乘轎。經(jīng)過永昌時,連日風雨,雨又變?yōu)檠?,寒冷異常。除了每五里一墩臺外,都是無人曠野,無處避風雨,轎夫常滑倒,到山丹后才遇一有20多戶人家的小村,林則徐父子在一座破廟里,烘烤衣服,吃些干糧充饑。
高臺以西是鹽鹵地,山下有鹽池,像一面面巨大的鏡子,但是盡管這里明代即以曬鹽為業(yè),可是鹽價每斤還不到一文錢,而且這里多是深沙上坡路,馬拉困難,幾十里不見人煙,刮來的風甚至都帶有咸澀味。
林則徐當年所走路線大部分是沿著絲綢古道跋涉前行,其經(jīng)酒泉過嘉峪關(guān),到達了安西。安西是有名的風城,被稱為“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即是現(xiàn)在,年均三分之一的時間刮7級以上大風。除了惡劣的天氣外,這里的道路也異常難行,當時他在《戲為塞外絕句》十首之一寫道:“沙礫當途不太平,勞薪頑鐵日交爭。車廂簸是箕中粟,愁聽隆隆亂石聲。”
經(jīng)過馬連井時,其東面的山石呈白色,是一種礦物質(zhì)結(jié)晶,類似明礬。凡事林則徐都要探個究竟,這也正是他可貴的品質(zhì),他竟撿起幾塊進行了品嘗。
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林則徐一行到達了星星峽,過了星星峽,也就出了甘肅進入了新疆。當時星星峽只有9戶人家,兩家客店,而且都骯臟不堪。林則徐不愿住店,只好借用一戶鄰家土屋做飯。夜晚,即住宿于車廂內(nèi)。山峽寂靜,陰風襲人。據(jù)當?shù)厝藗髡f,這里夜晚常有鬼怪出來迷惑人。后來,于此修建了一座關(guān)帝廟,從此才歸于寧靜。其實,孰不知,一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正是有著關(guān)羽一樣的氣節(jié),一些鬼怪又何足懼哉。
詩留于途
作為詩人,林則徐自出發(fā)后,一路留詩,這天傍晚時分,到達平?jīng)龊?,正準備到寓所休息時,卻接到家信,被告知次子林聰彝喜得一子,這也是林則徐第一個孫兒,所以非常高興。應(yīng)家人的要求給孫兒取名,因他們路過平?jīng)龅么讼灿崳视?ldquo;平慶”,有祝域中安定之意。可是因避諱族中長輩,只能另取他名。當時巍峨雄偉的崆峒山橫亙于路邊,所以林則徐又為孫兒取名“賀峒”。對此,林則徐還作詩《次白水驛得家書,彝兒舉一男,余初得孫,詩以志喜》:
仳離家室寄長安,聞茁孫枝稍自寬。
撰杖子能供啜菽,持門婦恰報征蘭。
見兒作父吾知老,待汝成人古已難。
正向崆峒倚長劍,咳名頻展賀書看。
也就是在平?jīng)?,林則徐還收到了來自他家鄉(xiāng)福建侯官的父母官王益謙的贈詩。王益謙,字仲山,時任侯官知縣。林則徐當年回鄉(xiāng)丁憂時,曾與其詩酒酬唱。當林則徐接到王益謙的贈詩后,寫下了《和王仲山司馬見贈原韻》詩二首:
昔時蠻徼懔神謨,收取余皇不待呼。
旋擬階前舞干羽,翻聞海上失蓬壺。
諸天孰使狂魔伏,歷劫滋慚老衲枯。
西去逢君羨歸計,循陔正寫樹萱圖。
縶維曾與永今朝,高論空嗟望古遙。
目斷天南新露布,心悲嶺表舊云軺。
才微早與官俱退,愁重翻教酒易消。
別后詩篇煩卻寄,便如老杜贈韋迢。
林則徐的詩氣魄雄偉,剛健豪邁,引古博今,靈活自然,感情深厚,耐人尋味,同時更抒發(fā)了林則徐戍邊西行的愁悶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林則徐一路載書賦詩,于七月二十九日行至蘭州,當時駐守蘭州的陜甘總督為滿人富呢揚阿(字海帆),富與林為舊交,其親率在蘭文武官員迎林于城外蘭山書院。富也是風雅之士,故林則徐在蘭州為富寫下了《題富海帆督部〈韜光蠟屐圖〉》、《題海帆〈松陰補讀圖〉》和《留別海帆》等詩篇。
其中林在與富依依惜別之際,寫下了《留別海帆》詩二首,其中寫道:
慷慨論兵忠憤氣,殷勤贈別解推情。
今聞江海銷金革,休養(yǎng)資公翊太平。
表達了林則徐對侵略者不滿和憤懣,渴望百姓能夠休養(yǎng)生息,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在蘭州八月初四這天,林則徐還應(yīng)時任甘肅布政使程德潤(字玉樵)之邀,在藩署后花園若已有園詩酒唱和,林以程原韻回贈《程玉樵方伯(德潤)餞余于蘭州藩廨之若已有園,次韻奉謝》詩二首:
短轅西去笑羈臣,將出陽關(guān)有故人。
坐我名園觴詠樂,傾來佳釀色香陳。
開軒觀稼知豐歲,激水澆花絢古春。
不問官私皆護惜,平泉一記義標新。
我無長策靖蠻氛,愧說樓船練水軍。
聞道狼貪今漸戢,須防蠶食念猶紛。
白頭合對天山雪,赤手誰摩嶺海云。
多謝新詩贈珠玉,難禁傷別杜司勛。”
從詩中可以看到,林則徐濃濃的家國情懷,即使在游宴中也沒忘記多災(zāi)多難的國家,并提醒世人防止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林則徐在蘭州還先后為姚春木、王子壽、唐樹義、宗滌樓等友人或答謝或次韻作詩數(shù)首,這些詩篇無不表露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
八月二十二日,林則徐離開涼州,抵達四十里鋪時,與送行至這里的省主薄陳子茂就要依依惜別,他們一起吃完一頓飯后,陳將東返。原來,林則徐一行到達安定縣(既今定西縣)秤鉤驛時,陳子茂就曾前往迎接,而且陪同林到達蘭州,又從蘭州一路護送至武威。在涼州時,恰逢中秋佳節(jié),二人賞月敘舊。林和詩《子茂薄君子蘭皋送余至涼州,且賦七律四章贈行,次韻奉答》,其中有句云:“小丑跳梁誰殄滅,中原攬轡望澄清。關(guān)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zhàn)鼓聲。”詩中除安慰陳仕途失意外,還表達了自己雖然遠離了抵御外侮的前線,但在夢中依然能聽到殺敵的隆隆戰(zhàn)鼓聲。
林則徐在途經(jīng)“天下第一雄關(guān)”——嘉峪關(guān)時,在參觀了關(guān)城內(nèi)外后,他看到近處是土坡沙地,遠處南面是皚皚白雪的祁連山、北面是邊疆。使他不由想起漢武帝開拓西域的磅礴氣勢,寫下了《出嘉峪關(guān)感賦》,其中詩句有“嚴關(guān)百尺界西天,萬里征人駐馬蹄。”“一騎才過即閉關(guān),中原回首淚痕潸。”詩中既描寫了嘉峪關(guān)的巍峨氣勢,又流露出了即將出關(guān)的傷感。林則徐的同宗兄弟林昌彝將這四首詩收入在他的《射鷹樓詩話》中,稱其“風格高壯,音調(diào)凄清,讀之令人唾壺擊碎,然怨而不怒,得詩人溫柔敦厚之旨。”
西出嘉峪,路途更加坎坷、寂寥,林則徐還寫下了《載書出關(guān)》詩一首:
荷戈絕徼路迢遙,故紙差堪伴寂寥。
縱許三年生馬角,也須千卷束牛腰。
療饑字學(xué)神仙煮,下酒胸同磈壘澆。
不改嘯歌出金石,氈廬風雪夜蕭蕭。
林則徐途次玉門,寫下了赴戍西行路過甘肅最后的詩篇《有感》二首:
一
脂山無片脂,玉門不生玉。
荒戍幾人家,如棋剩殘局。
二
蚊蚋噬我膚,塵沙撲我面。
夜就氈帳眠,孤燈閃如電。
“詩言志”,林則徐寫在甘肅境內(nèi)的這些詩篇,可以讀到他豪放曠達的個性,篇篇直抒胸臆,其勢磅礴,其情感人,其所思、所愁、所怒、所感,無不折射著他高尚的品格,融鑄著他滿腔的愛國情懷,充分體現(xiàn)了他不計個人禍福,唯圖利國報民的崇高人生追求,更體現(xiàn)了他處逆境而抵御外侮之志彌堅,入暮年而憂患之情亦深的高尚情懷。
□高羔
- 2022-10-28寶源路:造訪百年民居 穿越似水流年
- 2022-10-28埃及學(xué)創(chuàng)立200周年回望
- 2022-10-26張大千拍攝的麥積山
- 2022-10-26散文詩| 我在秋風中策馬武威